退休金刚涨两百,有人已经盯上这点儿活命钱。
![]()
2023年秋天,北京朝阳,68岁的老周被跳广场舞认识的“养生顾问”劝着买了第一笔五千块的“灵芝基金”,三个月后,他抵押了唯一住房。
![]()
我听完只想问:换作咱爸,他能躲得掉吗?
老周不是傻,是对方太懂老人怕什么。
先加微信,每天五点准时发“早安养生帖”,接着送两盒免费足浴包,再拉他进“长寿群”,里面三十个账号,二十九个是托。
群里天天有人晒收益,今天买五千明天变六千,老周心动试一把,真到账六百,他立马追加五万,再后面就是“名额紧、快锁单”,直到银行卡清零。
更离谱的是“家族剧组”。
上海那边抓了一伙,女儿负责搭讪,爸爸装“老班长”,妈妈演“住院老伴”,连上小学的外孙女都出镜,拍哭戏说“爷爷救救外婆”。
四个人四部手机,把八十二岁的退休教授哄得团团转,最后房产过户那天,他们还贴心地叫了辆专车,怕老人累着。
广州医院的心理科告诉我,现在最隐蔽的是“健康恐吓”。
枕边人每天半夜摇醒你,说听见你呼吸暂停,天一亮就拖去“合作诊所”做套餐,几千块一次,药拿到手才发现是维生素。
真正要命的是老人开始怀疑自己,原来一天吃一次的降压药被改成三次,血压忽高忽低,人越难受越依赖,恶性循环。
有人问我,把钱攥紧就行?
![]()
我跑了好几个派出所,看完卷宗发现没用——骗子让老人开的不是转账,是“共同投资”电子合同,字一签,民事纠纷帽子扣上,警察也挠头。
数字支付把证据撕得粉碎,红包、小程序、扫码点一点,流水看起来就像老人自愿买菜,子女事后想追回,律师先叹口气。
那到底怎么办?
我抄来三条真管用的土办法,大爷们亲测有效:
第一,把工资卡换成“二类账户”,每天限额一千,想提大额得去柜台,柜台小姐姐一问,老人多半会打电话找子女。
第二,手机只留一个常用支付App,其余全卸,支付密码让儿子设,指纹用老伴的,自己记不住,别人也套不走。
第三,相亲或买保健品之前,先拉对方去社区老年食堂吃顿饭,让街坊都见见,骗子最怕熟人,一露脸就撤。
说到底,人老了最怕孤独,骗子给的是热乎劲儿,子女给的是冷冰钱。
想守住爸妈的养老金,先得把自己的时间匀点给他们,每天十分钟电话,每周一次视频,比任何防火墙都管用。
别让家的位置空着,骗子才有机会搬进去——这句话,我写给所有忙着加班的儿女,也写给未来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