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要全程辅助进食到独立使用餐具,从拒绝交流到主动分享零食”,在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这些特殊学生的微小进步,正是该校深耕近四十年融合教育的生动注脚。恰逢徐汇区获评“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这所学校以“融”为核、以“爱”为媒,探索出一条从“教育机会平等”迈向“教育过程与结果平等”的特色之路,让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不仅学会生活技能,更在校园中收获尊严与成长。
“特殊学校并非融合教育的对立面,而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支撑点。”这一理念贯穿学校发展的始终。为了打破“特殊教育等于隔离教育”的刻板印象,学校以“平等尊重、接纳包容、支持协同、开放融合”为内核,提出“让全纳教育从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实现”,构建起全方位的融合教育生态体系,而融合的终极目标,正是让每个特殊学生都能享有高品质的适合教育,实现生命尊严。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学校的布置细心又活泼
2020年起,学校启动课堂育人方式改革,用“阶梯式学习目标”取代传统分层教学。每节课伊始,学生都能清晰知晓“今天我要学会什么”。课堂练习、作业设计则按阶梯差异化落实,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感。这一改革背后,是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精准支撑,学校建立“评估—研判—目标优化—教学评价”四环节闭环管理,每学期组织教研组长、班主任开展跨领域研判,确保教学目标既对标课程标准,又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清晨入校主动问候保安、晨锻练习跳绳、午餐后整理餐盘、放学前完成“一人一岗”劳动任务,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实则是学校精心设计的“一日生活流程”课程。针对特殊学生知识迁移困难的特点,学校将文明礼仪、劳动技能、健康习惯培养融入全天候生活场景,通过日复一日的自然重复练习,实现“养成教育”的无痕渗透,正如校长叶朝晖所说:“我们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他们如何有尊严地生活。”
坚持“开放办学”,学校构建起校内、普特、社会联动的多维融合网络。校内每月开展“友谊班”活动,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游戏,“健康节”“艺术节”上不同能力学生共同完成团体项目;依托学区资源,学校软式曲棍球队、特奥足球队与周边学校结对训练参赛,一年一度的康健杯融合运动会搭建起普通学生与特殊儿童沟通的桥梁,低年级学生还走进普通幼儿园,在互动中学会接纳差异;此外,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将超市、消防站、地铁站、医院等作为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定期进入真实场景学习购物、交通出行、体检,实现“课堂所学”与“生活所用”的无缝衔接。
![]()
老师进行课堂教学
融合教育的落地,离不开专业化支持体系的建立。学校创立“三级支持团队”,核心领导层统筹规划融合教育方向,班级实施层落实个性化干预,校外专家层提供精准指导,同时通过“积极行为支持”体系,对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科学干预。完善的保障体系带来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校园、特殊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学生累计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近百项,毕业生中职就读率持续上升,家长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观念的转变,通过融合活动的持续推进,社区居民对特殊儿童的包容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主动参与到支持特殊儿童成长的行动中,融合不再局限于校园,更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徐汇区开启“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将继续深化“生态化融合”模式,依托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保障机制,借助华东师大等高校资源攻关“差异化教学”微观技术,探索“智慧校园”支持个别化学习。“我们追求的融合,是让每个特殊学生都能在支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拥有决定人生方向的权利。”叶朝晖道出了学校的初心。
记者:姚丽敏
图片由区教育局提供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上观号作者:徐汇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