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山东航空的空乘穿上了毛衣开衫,并且空乘可以“自己决定穿什么”,同一航班空乘的穿着并不完全相同。有人点赞山航“不服美役”,也有网友表示“羊毛衫+裤装”穿上看起来很“土”“月嫂风”。
![]()
而随后山航也回应了,“工作服首先就要让穿着它的人感觉到被尊重,被关怀。我们想呈现的美,是我们不用受限于衣着,能更放松地投入到工作中的时候,那种由内而外的专业和真诚。”应当说,这番回应很得体也很有温度,在网络上收获了一片好评。
这也让人想到了此前在一档脱口秀综艺上,一位空姐出身的脱口秀演员也对空姐穿高跟鞋、丝袜等行业惯例进行了吐槽,也在网上引发了巨大讨论。很多人或许在今天才反应过来:为什么空乘必须穿着精致?这种预设天然合理吗?
这场关于“空乘穿毛衣”的争论,本质上并不在于“衣服土不土”,而在于公众对“职业形象”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偏差。过去的审美体系里,空乘常被视为“优雅象征”,高跟鞋、盘发、职业裙几乎成为标准配置。这或许和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有关——这是现代的、精致的科技产物,当然得匹配“精致的服务人员”,要满足一种“云端的想象”。
但随着飞机司空见惯,或许这种滤镜也开始褪色了。与此同时,一种更人本化的理念开始兴起:为什么人要去适配机器呢?劳动者的便利、舒适与情绪,不更应该是一种首要考量吗?
从趋势也能看到,空乘这一行业的着装规范普遍开始松动。此前,春秋航空就通知女乘务员在整个值勤期间统一穿着自购的平底鞋;湖南航空也全面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行航班;吉祥航空则会发高跟鞋和平底鞋给乘务员自由选择,而在飞机上工作的场合则必须穿平底鞋,等等。
![]()
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却折射出行业文化的转变——从“以形象取悦乘客”到“尊重支持员工”。当航空公司开始重新定义“专业”的含义,不再把它与外貌和服饰绑定,而是与安全、服务、责任感相联系时,职业的尊严反而被更真实地还原出来,让人的价值更加凸显。
而这在网络上受到了好评一片,其实也说明了被服务者的心态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服务的体贴周到,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变反应,远比外貌的“赏心悦目”重要。而且,人们也能从服务者的状态,看到自身的处境——一个被尊重的服务者,自然也会以更真诚也更积极的姿态来对待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航司都要有样学样,都应该随心穿搭。毕竟,着装依然是服务业的一种重要语言,它传递着辨识度与秩序感,本身也是一种品牌价值和商业伦理的表达。
但这些航司的举措,至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一种以人为本的专业主义。它其实是在说明,“专业”并不等于“统一”“高跟鞋”“紧身裙”,也可以兼顾舒适与效率、体面与人性化,服装不需要那么紧绷,规定也可以不那么刻板。
所以,空乘穿毛衣,这并不“土”,却是一种“真”,一种从刻意到自然、从表象到本质的回归。
来源 | 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