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开始“认输”,打算派人来中国进行磋商,但在正式谈之前,他们还有一件事没办。那么荷兰这次为何会来华磋商?没有做完的事情又是什么?
9月下旬,荷兰政府动手抢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引发全球汽车行业集体缺芯,各国车厂从欧洲到日本、从德国到美国,几乎被迫停产。荷兰政府原以为自己能顶住,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耳光。芯片断供一天,车厂损失一天;供不上一个月,整个欧洲供应链乱成一锅粥,各国不同的声明背后,都是一个意思:撑不住了。
![]()
而事情从11月初开始出现转折,中国商务部当时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出口申请予以豁免。简单说,中国愿意在责任范围内帮车厂解决燃眉之急,但前提是荷方得把事情的源头说清楚。全球芯片供应链被搅乱,不是中国造成的,是荷兰动的手。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冻结人事、冻结资产、冻结决策,把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当成政府直属部门一样来管理,中国多次提醒、劝告、提出合理诉求,荷兰置若罔闻。等到全球车厂都来敲门了,荷兰才发现自己不是把中国逼急了,而是把所有人的路都堵死了。
压力之下,11月6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开始改口。他说荷兰欢迎中国恢复安世中国工厂供货,还声称相信未来几天芯片就能重新送到客户手上。此外他还透露,中方已经允许荷兰方面派人赴华磋商,而荷方也已经做好准备面谈。说法听上去客气,但问题是,荷兰还是没有任何实际动作,特别是安世CEO张学政的问题,荷兰依旧拒绝恢复其职位,此举等于是在干涉中方企业内部事务,这事不撤销,荷兰所谓的“欢迎”“期待”“相信”全都是空话。
在这里也要插一句,其实欧洲那边早就着急了,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在8日的声明里直接说,中方同意恢复关键芯片供应,但前提是买方承诺只能用于民用用途。这句话其实说明欧洲明白自己现在处境尴尬。安世的产品本来就是民用,根本不存在什么军事担忧,是荷兰政府硬生生扣了个“国家安全”的帽子,现在欧盟自己解释回来了,等于间接承认荷兰当初的理由站不住脚。
![]()
可惜的是荷兰依然端着架子,按照他们的说法,荷兰是准备暂停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中国恢复出口。这无疑是一种明摆着的“强盗逻辑”。对比之下,中国的态度始终清晰。第一,恢复供应是对全球负责;第二,问题的根源是荷兰造成的;第三,磋商可以谈,但必须先把侵害企业的行为撤掉。
所以从宏观来说,荷兰派人来华已经算是认输了,但事情远远没到结束。张学政复职的程序、安世的管理权、荷兰政府的行政干预,这些必须一个个处理。简单来说,荷兰想真正把事情解决好,就得拿出诚意,而不是继续玩交换、讲条件、继续拖延。否则供应链问题可能会反复出现,到时候受伤的还是全球企业,而荷兰会继续被当成问题制造者。
整个事件其实说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全球供应链不是某些国家想象中的政治游戏。一旦动了它,就像拆汽车发动机上螺丝,一颗松了全车响。荷兰把事情搞大了,却没意识到这是全球产业链,不是他们一个国家能玩得起的东西。现在被现实教育了,只能退回来找中国谈。
![]()
同时这场风波让世界看得更清楚,中国不是破坏供应链的一方,而是负责维护供应链的一方。中国的行动足够快速、足够透明、足够稳。而荷兰确实已经到悬崖边上,再不收手,就不是认输的问题,是会被整个产业链甩出去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