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退役潮”正式抵达高峰——超过 3500 万辆的庞大保有量,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吨动力电池结束车上生涯。如果把电池拆成“金属拼图”,正负极片就是那块最值钱、也最难抠的“王牌”:全国七成的镍、钴、锂都藏在这片薄薄的涂层里。
可惜,过去十几年,行业一直卡在“三不高”——极粉剥不干净、金属纯度提不上、再制造用不起。直到巨峰科技锂电池正负极片回收修复再生设备的出现,让这些废旧锂电池重塑起来成为价值链的一环。
![]()
一、干法物理剥离:让极粉“零损伤”脱离
传统湿法脱粉需浸泡酸碱,石墨层状结构易膨胀、镍钴溶损率高达 5%–8%。巨峰采用“低温干燥+高频揉搓+负压剥离”三合一干法工艺,在氮气保护下把极粉从铝箔/铜箔表面“扫”下来,极粉剥离率 99.3%,铝箔表面残留<0.2%,可直接回炉熔铸,省去下游再精炼环节,单吨铝箔增值 4200 元。
二、在线修复:把“黑粉”变回“正极”
脱粉后的镍钴锰锂黑粉并非终点,而是再生的起点。黑粉修复的首要任务是去除杂质并高效提取有价金属。传统强酸浸出工艺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的弊端,巨峰科技创新采用低共熔溶剂浸出技术,以盐酸胍和乳酸按1:2摩尔比配制绿色溶剂,在70℃、液固比10mL/g的条件下浸出2小时,锂、锰浸出率分别达99.27%和99.20%,较传统硫酸浸出工艺减少40%酸碱消耗。针对三元锂电池黑粉,公司开发微波辅助浸出系统,通过调整氯化胆碱与草酸配比,使钴、镍浸出率突破98%,且浸出液中杂质含量低于0.1%。
浸出液经过“萃取-反萃-沉锂”三级净化,采用自主研发的选择性沉淀技术,通过控制pH值与反应温度,依次分离出碳酸锂、氢氧化钴、氢氧化镍,产品纯度均超99.5%。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膜分离系统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零废水外排”。达到动力级标准,真正实现“极片-极片”闭环。
![]()
三、石墨负极“复活”:纯度拉到 99.9%
负极片最怕铜箔碎屑夹杂。巨峰先以涡电流把铜颗粒“踢”出来,再用 550 ℃ 低温炭化去除 PVDF 粘结剂,石墨层间距恢复到 0.3354 nm,与新人造石墨无异;经 CVD 补碳包覆后容量≥355 mAh g⁻¹,循环 800 次保持率>90%,已批量回供头部负极厂。
四、模块化设备:5000 吨级“交钥匙”
整条生产线采用“单机双通道”模块化设计,可按 2000/5000/10000 吨三档自由拼搭,占地仅 0.8–1.2 亩,比传统产线节省 40%。
五、经济账:三年回本,金属收益翻倍
以 5000 吨极片/年测算,巨峰设备一次性投入 1800 万元,加工成本 2600 元/吨,较传统湿法下降 30%;按当前镍钴锂行情,可产出三元前驱体 2100 吨、电池级碳酸锂 380 吨、高纯铜 850 吨,年销售收入 1.35 亿元,税后净利润 4600 万元,静态回收期 2.8 年,比行业平均缩短 12 个月。
巨峰 1 万吨级锂电池正负极片修复线在长沙某地梯次利用基地投产,单日处理 30 吨极片,已为电池回供 1200 吨磷酸铁锂正极粉,铜铝箔全部内部循环,基地年度减碳 1.7 万吨,相当于 100 万棵树,被工信部评为“退役电池循环利用示范项目”。
![]()
结语
当“双碳”倒计时滴答作响,每一克镍钴锂都值得被第二次唤醒。巨峰科技用 18 年的技术执念证明:正负极片不是废弃物,而是放错位置的高纯金属矿。锂电池正负极片回收修复再生设备:巨峰科技重塑“城市矿山”价值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