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山地苹果收获的时节,走进陕果集团子洲有限公司寺家沟村苹果种植基地,各种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其间采摘、装筐,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村民在寺家沟村苹果种植基地将苹果装箱。李志东 摄
该基地种植面积约830亩,主要有8个优质苹果品种,预计产量60万吨,收入180万元左右。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术培训等方式,可常年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部分农户年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左右。
10月30日,在子洲县第三届山地苹果品评会现场,60家合作社选送的14个苹果品种齐聚,评委从色泽、果面、果形、适口度等维度打分,并借助专业仪器检测含糖量,全方位考量子洲山地苹果品质。“子洲种植的山地苹果管护到位,果品质量明显提升。”榆林市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评委杜芳宁的评价,印证了当地苹果品质的提升。
本次品评会是展现子洲苹果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子洲县以山地苹果为特色优势支柱产业,紧抓全省苹果“北扩西进”和“3+X”战略机遇,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探索出一条山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全县山地苹果栽植面积达18.2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苹果10万吨,亩均收益5000至6000元,部分优质示范园亩均收益最高达3万元。
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子洲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累计新栽山地苹果12万亩,改造低产果园4万亩,引进34个优良品种,还培育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标准化示范园区。
“今年以来,我们出台了21项奖补政策,从产前、产中、产后对苹果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奖补。”拓明明介绍。在政策的加持下,子洲县持续推进苹果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标准园建设步伐,每年打造10个以上高质高效示范园,有序推进标准园提升和老果园提质改造,同步推广节水灌溉、生物防控等生态种植技术,让标准园苹果商品率、优果率分别达到85%以上、80%以上。
优质的果品也吸引了各地果商纷至沓来,来自洛川的果商路小牛收购了子洲1000多亩地的优质苹果,销往云南、广东等地的大型超市;咸阳果商高文龙则瞄准二级果市场,每年收购1000吨二级果用于制作果脯、压榨高端果汁,实现苹果价值最大化,其深加工产品同样广受市场青睐。目前,子洲已形成了“优质果俏销、二级果增值”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子洲县将持续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动山地苹果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迈进。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 秦学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