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与喜欢的人做尽亲密事,但你们却不是恋人关系?
相比老一辈人爱说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近年来,许多不想谈恋爱的年轻人开始进入situationship(情境关系)。
Situationship曾被收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年度热词。指的是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爱情、浪漫、陪伴与性,但因缺乏承诺而始终未能走到“恋人”这一步。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电影《好东西》里小叶和胡医生的关系,他们交流情感,发生性关系,但不干预彼此的日常。
![]()
电影《好东西》的爆火,让situationship一词进入到大众的视野
这种关系模式其实早已存在。2022年,在陌生人交友网站Tinder上,就有49%的用户在个人简介上添加了situationship的标签,希望以更少的压力发展关系。
随着社交媒体上situationship讨论帖的增多,算法推送和网络社区正成为这种新型关系的孵化器,助推其在年轻群体中的探索和普及。
表面上的轻松自由固然吸引人,但亲身体验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无需担责”同时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出现,由此带来的安全感缺失让年轻人惊觉,自己已经很难从这种关系中轻松抽离。
![]()
无需担责的“恋爱”
21岁的小熙首次接触到“situationship”这一概念是在社交平台上。
大一下半学期,从未有过感情经历的小熙突然很想进入一段恋爱关系,她好奇人们“谈恋爱到底是在谈些什么?”在跟恋爱中的朋友们交流后,小熙认为他们口中的恋爱并不符合她的期待,关系中频繁的交流、难以避免的磨合、琐碎的仪式感让小熙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某天,小熙被推送了一条关于“situationship”的帖子,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找可以进入这种关系的对象,并大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学历相当、能提供情绪价值、可以接受非正式关系。
帖子意外获得了大量流量,小熙收到了几十条私信。经过筛选,她与几位男生加了联系方式,并最终与“小B”开始了这段关系。
小B是一名大四学生,比她大几岁,此前谈过三段正式的恋爱。聊天时,小B会在句子中附带很多语气词,发可爱的表情包,这些让小熙觉得“他非常懂女生的点。”
一次聊天中,小B分享了一件趣事,他高中时曾在笔记本上打造一个“实体版QQ空间”,让同学们用昵称在上面“发动态”,甚至还能付一块钱给他来装饰头像。“这个创意让我觉得它特别有意思”。
这些特质吸引了小熙,虽然他们的关系全程线上进行,但小熙从未主动向他索要过照片,“我不在乎他长什么样,能提供情绪价值就够了。”
![]()
轻松的聊天氛围和可爱的表情包,让小熙感受到对方提供的丰富的情绪价值
同样从社交平台了解到“situationship”的还有青青。今年6月份,刚与男朋友分手的青青偶然刷到了相关的帖子,认为这种情感模式非常适合自己的状态——既不想孤独,又希望把注意力放回自我成长上。
青青很快与社交平台认识的一位男生开始了这段关系。聊天中,他们坦诚交换了各自的需求和现状:男方因早年感情受创,对正式关系持怀疑态度;而青青则刚结束长期恋情,想要不受约束的陪伴。两人可以说一拍即合。
无承诺、不担责,是许多年轻人选择进入情境关系的重要原因。
华南师范大学学者许纪霖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提到,“大家活在表层,太累了,也不愿意去追求深沉的东西。连投资也讲‘轻资产’,人际关系是浅层交往,亲密关系也变成了临时性的状态伴侣。”
![]()
电影《好东西》中,小叶和胡医生曾展开过一段无承诺、无结果的关系
在这个格外注重功能效率和实用性的时代,人们害怕投入、担心受伤,希求用最低的成本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小李之所以选择情境关系,便是基于满足“生理需求”和“情感陪伴”的双重需要。
刚认识对方的时候,31岁的小李正值事业发展的瓶颈期。那时的他生意亏损,压力巨大,对爱情和生活都失去了兴趣,他不想追求谁,也自觉“追求不到”,却偶然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个女孩。
女孩当时的状态也不好。她工作不顺,感情受困,喜欢上了不该喜欢的人,经常半夜emo,需要陪伴,于是他们开始了线上聊天。“在现实生活中,人很难完全真实,都会遮掩”,小李提到,“但因为隔着屏幕,我们反而聊得坦诚”。
一天深夜,小李收到对方发来的消息:“想出去走走,兜兜风。”小李没有犹豫,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去接她。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两人都有些局促。
小李没有多说话,只是摇下车窗,载着她在人少车少的地方转悠。风从掠过车窗吹到两人的身上,也吹散了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感。
凌晨三点多,他们找了家酒店并在当晚发生了关系。“我那段时间经常彻夜难眠,”小李说,“但那天晚上,抱着她睡得很香,入睡也快。”
从那晚开始,一段持续半年多的“情境关系”正式开启。
![]()
模糊的关系,错位的需求”
毫无疑问,这种关系是模糊的。
说是床伴,但关系中似乎又有种超出床伴的成分;说是情侣,但承诺的空缺又让关系的走向悬浮于一条不确定的河流之上。
小李坦言,自己最初选择进入关系更多是出于性方面的需求,“我当时明确跟她说过,我希望能睡觉,但一起吃喝玩乐也可以。”
因为没有可以参考的关系模式,双方需要更多共识。他们定下原则:互相坦诚、互相陪伴、互相只一对一。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一起去海边吹风,开车到几百公里的地方看日出,在街边的小酒馆对酌。他们很少聊及未来,因为彼此知道,这只是短暂的陪伴。
小李逐渐发现,有时候自己想去找对方,并不是“想睡觉”,而只是想简单找人吃个饭、聊聊天、散散步。小李把这段关系定义为“比很多情侣更舒服的非情侣关系”。
然而像小李这样双方界限清晰、达成共识的实属少数,更常见的情况是界限模糊带来的不对等与内耗。
在正式见面前,青青曾明确设限:第一次不约在酒店,但可以一起吃饭。
见面当天,青青特意选了男生学校附近的酒吧等待,希望先建立连接,但最后两人还是直接去了酒店,“相当于我从最开始就已经降低了底线”。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他们每次约会都在酒店,看电影、交流想法和观点。他们都很喜欢《星际穿越》,可以一遍一遍重看。青青说,“在线下,我们聊天很同频,他说的话我能接上,我说的话他也能懂。”
这种精神上的契合,是她在之前的正式关系中都很少体验到的。
![]()
《花束般的恋爱》中,两人的关系从共同的爱好开始
对于这段关系,青青的认知是明确的,她要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满足,也同样需要情感上的陪伴。但青青隐隐感受到,对方对她的探索欲是非常低的。当在青青已基本了解对方时,对方却很少主动问及她的情况。
于是在一次见面中,她直接问道:“你对这个关系的定义是什么?”不出意外,对方只认为彼此间是单纯的“炮友”关系。
同样与situationship对象产生认知差异的还有椰子。
初次见面,男生开车驾驶了300多公里来到椰子的单位门口,他的个子很高,穿着打扮让椰子想起前男友,话不多,但待人礼貌。椰子对他略有好感,但“远谈不上心动”。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今年7月初,男生主动邀请椰子去他所在的城市玩。那两天,他带给了椰子此前从未在恋爱中经历过的全新体验。
他们一起看完电影《长安的荔枝》后,椰子随口问,“现在是不是吃荔枝的季节?”没想到男生悄悄买来新鲜的荔枝;吃饭时椰子提到想喝椰子水,他也会记在心上。这些细微的体贴打动了椰子,“让我觉得有被在乎的感觉”。
![]()
在一次见面中,椰子记录下同他和猫猫相处的温馨时刻,这曾是椰子很喜欢的一张照片
在酒精的作用下,那晚他们发生了关系。从那以后,频繁的约见和密切的交流成为了两人关系的主旋律,而身体上的亲密,也成为了心照不宣的惯例。
在情境关系中,两性之间的不同在于:男性普遍会将关系定义为“炮友”,而女性则期待有更多的情感互动。但情感的投入往往难以凭意志把控,当相处中类似情侣的亲密增加,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没多久,椰子发现,对方的分享欲减少了,回应也开始变得冷淡。
![]()
“逃离”模糊关系的女孩们
根据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被拆分成三个元素:激情、亲密和承诺,不同的元素分别组合成不同维度的“爱情”,而完美的爱情,则需要三个元素的结合,缺一不可。
显然,situationship在任何一个层面,都缺乏一定的浓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残缺的三角”。
心理咨询师段锦矿进一步阐明,爱情天然具有排他性,而承诺是对这种排他性需求的正式回应和保障,能极大增强关系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它是一种“我愿意与你共同面向未来”的态度和保证,而承诺的缺失会使高质量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变得困难。
小李的这段关系便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变动走向瓦解的。
有一天,女生主动告知小李,她要回老家发展了。小李心里清楚,关系的性质注定他们只能给彼此短暂的陪伴。
得知对方的决定后,小李没有挽留:“回家有机会也不错,可以一家人在一起。”他们各自删除了对方的联系方式,“不打扰,把回忆放在心里,各自重新生活。”
![]()
在美国贝勒大学Langlais团队展开过的一项关于situationship的访谈研究中,揭示了这种关系无疾而终的缘由。
多数时候,关系是因“一方不想进入承诺性的/长期的关系”而消逝;而另一些,则因关系“引发了太多情感困扰和戏剧性冲突”而疲惫收场。
在频繁的约见中,椰子留意到对方态度的变化。早期的他们会频繁交流,他会带椰子去见朋友,主动分享生活。随着相处时间加长,他开始变得心不在焉,分享欲也逐渐减少。这让椰子惊觉,自己已经对对方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
椰子有些慌乱,她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
起初,椰子会不断通过表达“想念”“在意”来确定对方的态度,却因没有反馈而不断累积负面情绪,这让椰子愈加想要向对方索取情绪价值。
后来,椰子开始用不说话、不回消息的方式引起对方的注意。开始对方还会耐心哄她,问“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后来,连解释都逐渐变得稀少。
当椰子终于忍不住用“要不我们结束这段关系”试探时,男生起初还会回避或扯开话题,直到最后一次,他只回了一个“好”字。他告诉椰子,这段关系让他觉得“有点畸形,有点越界”。
![]()
电影《好东西》剧照
10月,椰子和对方口头结束了关系,但难以从这段关系中抽离。她常常想要点开聊天的对话框,想问他在做什么。直到一次醉酒,椰子给他打了很多电话,却只收到一句“没看到,在忙”的回复。当第二天对方再次问起时,椰子选择用沉默给两人的关系画上句点。
同椰子一样,青青的故事结束得也并不算愉快。
对于青青来说,关系虽然缺乏承诺,但她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来消解悬而未决的状态,“确定你对我是有感情的,那这段关系是什么样的形式就不重要”。正是这种对关系“确定性的”追求,将青青推入了情绪的漩涡。
在内耗的日子里,青青反复检视对方的社交账号,甚至主动搜寻着“他不喜欢我”的证据,希求为这段关系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她可以坐在阳台上一整天什么都不做,“满脑子都是他,甚至影响了重要的职称考试”。
后来,青青忍不住给对方发了一段消息:“我还挺喜欢你的,如果你也喜欢我的话,我可以按照你的节奏来。”对方的回复也很直接,“我们平时的聊天都是站在朋友的立场,而非恋人的角度,我对你的感情也是”。
![]()
青青曾向对方表达好感,对方以“朋友身份”划定了界限。
最后一次见面时,青青无意间看到他未锁屏的电脑桌面,是和另一个女生聊天的对话框,他发酒店的定位给对方,并附言说自己正在开会。
在关系初期,青青和他有过明确约定,彼此之间要是1V1的关系,显然对方早已违反了约定。青青心里升起一股不被尊重的气愤感,她告诉对方:“我们没有必要再见面了”。
当感受开始变坏,也许就是需要退出的时候。
![]()
Situationship并不适合所有人
虽然只是结束了一段非恋爱关系,但对很多人来说,这跟一般的“失恋”没有区别。
关系结束后,小熙曾反复复盘他们之间的相处细节。小熙认为,虽然某种程度上对方确实带给了她一定的恋爱的浪漫与快乐,但自己也在被这种模糊的关系所消耗。
随着接触深入,小熙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恋爱搭子”相差甚远。他不仅缺乏进取心,对女性缺乏尊重,就连最初在对方身上感受到的情绪价值,也随着了解深入而逐渐减退。比如当小熙因父亲生病而情绪崩溃时,对方只轻描淡写说了句“没事的,别担心”。
对青青来说,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不再把确定性和安全感寄托在他人的身上,“在爱中不迷失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她坦言,如果再选择一次,她不会再进入这样的关系。
而小熙仍然觉得,这段经历是值得的,“人对一件事情好奇,一定会想尝试,经历过才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
![]()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研究发现,当关系处于非承诺、模糊不定的状态时,尤其是在一方期待更深发展而与另一方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当事人可能面临较高的心理困扰风险。而且,模糊社交信号本身就可能触发被拒绝感或孤独感。
在段锦矿看来,“情境关系”作为一种现象可以理解,但他始终坚持要以审慎的态度看待个体对它的选择,“从长远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的角度看,一段有承诺的、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是更优的选择,因为这最符合人性对安全与深度的需求”。
对未来是否要进入一段situationship,椰子持开放的态度,但她并不建议女孩子们被动接受这种关系,“当你不断在关系中向外求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失去自我”。
青青也有相似的感受。她现在将注意力收回自身,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自身的吸引力。
“哪怕这个人消失了,你依然可以拥有这些能力,去吸引到更好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保护隐私,除心理咨询师段锦矿外,文中名字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