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追过N遍《蜗居》的资深剧迷,原著里海藻对宋思明的那段描写,我至今看完仍觉得唏嘘。
当初只当是海藻贪慕虚荣,后来才发现,小贝的输局早就注定。
根源根本不是6万块钱,而是海藻从生理到精神的全面沉沦。
![]()
海藻和小贝在一起一年多,亲密时从来没体会过所谓的“顶点快活”。
小贝每次到最后都会问她“到了没”,可海藻自己都搞不清“到了”是什么感觉。
直到遇到宋思明,她才真正明白,那种无需猜测的明确感受,那种像从悬崖坠落的悸动,是小贝始终给不了的。
说实话,生理上的本能反应最骗不了人,海藻对宋思明的依赖,从这一刻就埋下了种子。
![]()
这种依赖慢慢变成了成瘾,海藻开始期待和宋思明相处的时间,甚至在两种身份里切换自如。
前一天还穿着名牌穿梭在高级会馆,第二天就能系着围裙在厨房做饭。
她自己都说,堕落比向上攀爬简单多了,原来觉得当“第三者”很难熬,没多久就适应了角色变换。
作为旁观者,我真的觉得这种适应不是被迫,而是她主动选择的“捷径”。
![]()
生理上的满足还不够,宋思明带来的物质生活,更是让海藻彻底挪不开眼。
以前和小贝在一起,她觉得幸福就是筷头上的肉丝,是一起逛水族馆的惬意,是晚饭后竞走的平淡。
可宋思明让她见识了什么是山珍海味,什么是昂贵大衣,什么是用钱和权力就能摆平一切的便利。
![]()
海藻学驾照想走后门,宋思明一句话就解决了。
海萍工作遇到麻烦,她理直气壮让宋思明找人帮忙。
甚至面对宋太太的质问,她都没有一丝羞愧。
说实话,这根本不是单纯的拜金,而是海藻的价值观从来就没定过型。
她就像名字里的“海藻”,漂浮无依,谁能给她更好的生活,她就往谁身边靠。
小贝不是没给过她幸福,只是那种幸福需要一起奋斗,需要慢慢积累。
可海藻受不了这种“慢”,她被姐姐海萍买房的压力推着走,又被宋思明提供的“捷径”诱惑着。
本来想和小贝一起扛,可看到宋思明轻松拿出钱来解决问题,她就再也不想回头了。
如此看来,海藻的选择,是她自己没长大的心态和现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小贝真的没做错什么,他踏实肯干,真心爱着海藻,愿意和她规划未来。
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看清海藻的“巨婴心理”。
海藻觉得向小贝借钱帮姐姐买房是天经地义,觉得别人帮她是应该的,这种全能自恋的心态,小贝根本驾驭不了。
宋思明就不一样了,他一眼看穿了海藻的天真和脆弱,知道她需要的不是共同奋斗的伙伴,而是能给她兜底的“靠山”。
![]()
他用物质和权力包裹住海藻,让她觉得只要跟着他,就不用面对生活的压力。
海藻在他面前,不用长大,不用承担责任,这种被照顾的感觉,让她彻底沦陷。
现实中很多类似的感情也是如此,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们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小贝想要的是细水长流的爱情,海藻想要的是不费力气的生活。
![]()
30岁的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那些看似因为物质分开的情侣,本质上都是价值观和人格成熟度不匹配。
海藻的悲剧,说到底是她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她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坚定的价值观,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到最后,她既没得到宋思明的婚姻,也失去了小贝的真心,落得孤孤单单的下场。
![]()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同情她,因为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小贝的输局,不是输给了宋思明的钱和权力,而是输给了海藻从未长大的心态。
如果海藻能成熟一点,能明白幸福需要靠自己争取,而不是靠依附别人,或许她和小贝就能拥有平淡却安稳的生活。
可她偏偏选择了最容易走的路,最后却掉进了最深的坑。
![]()
《蜗居》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太真实了。
它揭露了现实中人性的弱点,也让我们看到,一段感情的长久,从来不是靠物质堆砌,而是靠两个人的人格匹配和共同成长。
作为追剧多年的人,每次重温这部剧,都能有新的感悟。
希望我们都能从海藻的故事里吸取教训,做一个独立、成熟的人,既不依附别人,也不委屈自己,这样才能拥有真正长久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