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
“现在讨论车规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对全体中国汽车人的一种侮辱。”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论坛上,莲花集团CEO冯擎峰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当前行业内出现的“非车规元件也可上车”的讨论趋势,冯擎峰表示“非常难以理解”。“车规诞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汽车发展140年的实践和经验中诞生车规这种标准和要求,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他进一步举例阐释,“车上用的一个螺丝和电视上的肯定不一样,对防锈防腐级别的要求都不同”。汽车承载着生命安全的理解,严格的车规体系是确保这种安全的基石。
![]()
冯擎峰的观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代表了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内两种不同造车理念的碰撞,或许并没有对错之分。
一方面,部分新兴品牌推崇“互联网速度”,强调快速迭代。有车企高层曾公开表示“希望汽车和手机一样,消费者两年一换”。同时,为了性能与成本的权衡,一些车企则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例如,特斯拉在其座舱系统中使用了AMD的消费级芯片,以提供更强的算力和更流畅的娱乐体验 。小米YU7选用高通骁龙8 Gen3这类消费级芯片,主要是为了在座舱性能上获得优势,同时成本考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估算,其成本约为车规级芯片的一半)。业内分析认为,对于智能座舱这类以交互娱乐为主的系统,部分车企在策略上可能会权衡性能、成本和质量这个“不可能三角” 。
另一方面,以冯擎峰为代表的老汽车人则坚守造车底线。他在此前采访中坦言:“别人两年能造出来,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来?当我们所有工程团队把所有流程都梳理一遍后,他们给我的结论是:我们就是造不出来。”此前一汽奥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凤刚也强调了车规级芯片在工作温度范围、使用寿命、缺陷率要求和长期稳定供货方面与消费级芯片的本质差异,并明确表示在涉及乘客安全方面,奥迪不会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 。岚图汽车卢放也直言“造车永远要符合‘车规级’标准,而非‘消费级’!”,以此警示行业“快消品化”可能带来的安全乱象 。
在政策层面,中国正在加速构建和完善汽车产业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累计发布多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工信部等部门正在持续完善包括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在内的标准体系 。2025年的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政策的导向非常明确,即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