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怎么都行”——也许这是很多人对人生的态度。但科学告诉我们:一个真正 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让你“感觉”更好,更可能让你 活得更久、更健康。近日多项研究表明:与那些持悲观看法、消极态度的人相比,乐观者的寿命、健康都更具优势。
![]()
1. 为什么“乐观=寿命加分”?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基因、环境或疾病控制得好不好。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态本身就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前美国曾对一部分中老年人进行过长达23年的追踪研究,那些持积极态度的平均寿命比悲观者多出大约7.5年。
后来为了验证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人数涵盖超过7万人女性与1400多名男性做长期研究,结果发现高度乐观者比最悲观者平均寿命延长11-15%。
其他多国也做过相关的研究,保持积极心态——例如感到满足、抱有希望、对未来乐观——可以让整体死亡风险降低约18%。
这些结果说明,乐观并不仅仅是“情绪好一点”,而是真正能在身体层面上影响寿命。换句话说,从“心情变好”到“活得更久”,中间的科学依据,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扎实。
![]()
2. 乐观心态带来健康的三大通道
(1)生理修复通道:减缓炎症、强化免疫
乐观态度与较低的慢性炎症标志(如 C-反应蛋白)相关。炎症水平低,心血管病、糖尿病、认知衰退风险都降。
(2)行为执行通道:乐观的人更易坚持健康习惯
研究指出,乐观者更可能参加锻炼、维持社交、主动体检,他们的健康行为频率更高。
(3)心理复原通道:抗压、恢复快,减少身心耗损
处于积极状态的人在面对挫折、衰老、疾病时,更容易调整心态、恢复状态。不良心理状态反复产生“应激-耗损-病理”循环,而乐观能切断这条链。
![]()
3. 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四步实操法
A. 意识(Awareness):留意自己的负面思维,如“我老了就没用了”“反正也做不到”。当察觉时,停下来说:“我可以尝试另一种可能。”
B. 接纳而不指责(Blame):不把衰老、健康状况差归咎于自己“能力差”“懒惰”,而是理解“变化发生在身体里,但我仍有选择”。
C. 挑战(Challenge):每周列一个“新尝试”目标——学习一项新技能,加入一个新社交群体,或参与志愿服务。每次完成都在强化“我依然在成长”。
D. 行为支持(Do):
每天 5 分钟“感恩清单”:写下3件当日令你感激的事。
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 分钟快走或渐进力量训练
保持社交连接:每周至少与一位亲友面对面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