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一场围绕 “太空算力” 的能源与算力双重博弈正式开启,其核心突破口直指太空数据中心的高发电功率优势,这一特性或将成为未来解决 AI 数据中心(AIDC)能源瓶颈的主要路径之一。
近一周,海内外 “太空算力” 领域能源与算力融合的动向密集涌现,凸显行业对太空能源利用的高度关注。在 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之光” 博览会上,国内自主研发的 “零碳太空计算中心” 凭借其能源与算力的协同优势,获评本年度十大精品首发成果。
该计算中心的计算卫星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星座整体具备5POPS太空计算能力,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组网后不仅形成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更以“零碳”属性展现了太空能源利用的潜力。自入轨投运以来,已为之心实验室、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提供低能耗、高效率的在轨计算服务。
海外阵营同样在太空能源与算力结合领域动作频频。11月2日,英伟达首次将 H100GPU 送入太空,为太空数据中心的高算力设备适配太空能源环境奠定基础;11月4日,马斯克明确表示将扩大星链 V3 卫星规模,核心目标是建设高发电效率的太空数据中心,计划在 4-5 年内通过星舰完成每年 100GW 的数据中心部署,这一规模背后,正是对太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信心;11月5日,谷歌宣布启动 “捕日者计划”,拟在2027年初发射两颗搭载 Trillium代TPU的原型卫星,将AI算力直接部署至太空,其高管直言 “未来太空或许将是实现人工智能计算规模化的最佳场所”,而规模化的核心支撑,正是太空得天独厚的能源条件。
从技术本质来看,太空算力是将数据中心部署于太空轨道,让卫星同时具备 “看”(拍摄、记录)与 “算”(实时反馈决策)的能力,而这一模式的核心优势,除了实时性与效率,更聚焦于能源利用的突破性——这恰恰是破解当前 AIDC 能源困境的关键。
一方面,在数据处理效率上,传统 “天感地算” 模式存在明显局限:卫星采集数据需传回地面处理,受带宽、传输速度及地面资源限制,数据利用率极低。以科学实验卫星为例,其每天产生约500G观测数据,但仅20G左右能传回地面,大量数据因能源与传输成本被浪费。而太空算力可让卫星在太空直接完成数据预处理及AI训练推理,大幅提升实时性与决策效率,例如森林火灾监测,传统模式需数小时,采用太空算力后几秒内即可识别火情并响应,这一过程不仅节省了地面数据处理的能源消耗,更通过高效运算降低了整体能源损耗。
另一方面,当前 AIDC “用电荒” 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已规划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总容量超过 45GW,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200GW,占美国总电力产量的 40%,地面能源供给压力可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方正证券明确指出,太空建设数据中心凭借低运营成本、高发电功率、高部署速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解决 AIDC 能源瓶颈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成本、部署速度、可扩展性的核心支撑,均源于太空独特的能源环境。
具体来看,太空数据中心的能源优势体现在多个维度:高轨太空数据中心可 7×24 小时利用高强度太阳能,且不受大气云层、昼夜交替影响,发电效率高达 95%,是地面太阳能发电效率的5倍,从源头上解决了 AIDC 的能源供给难题。
同时,深空环境温度约为-270℃,无需部署地面数据中心大量的液冷散热结构,仅需简单导热材料即可完成散热,不仅大幅降低了散热环节的能源消耗,更减少了相关设备成本,成本优势显著。
此外,太空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组装方式,且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普通玻璃光纤快35%,其部署速度、延迟控制、架构灵活性远超地面同类数据中心,进一步提升了能源与算力的匹配效率。
在这场太空能源与算力的竞争中,我国部署进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今年 5 月,我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中国 “三体计算星座” 的首次发射。该星座由之江实验室牵头,目前已发射 12 颗带算力卫星,总算力达 5POPS,且依托太空高发电效率保障算力稳定输出;计划 2025 年完成超 50 颗星布局,2030 年左右达成 1000 颗星规模,建成后总算力将达 1000P,届时将形成以高效能源利用为核心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太空算力 “低成本、广资源、大空间” 的特点,本质是对太空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这不仅为商业航天找到了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更将推动 AIDC 从 “地面能源依赖” 向 “太空能源自主” 转型。当前行业正处于 “天感地算” 向 “天数天算” 的关键过渡阶段,未来随着星座组网计划推进,将形成全球覆盖的空天算力网络,而能源利用效率将成为衡量这一网络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