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来自新疆、河北、山东、湖南、河南等全国14个省份的百余名市县乡村基层干部,齐聚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七二村,实地观摩学习该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
![]()
在122亩“坑塘经济”示范片区,观摩团实地察看了废坑塘、荒河滩。七二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将闲置土地、房屋等“沉睡资源”登记造册,创新设立基本股、农龄股、福利股,让全村1578名村民全部成为股东,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今,这里种满食用菌、荷花,养着黑猪、黑羊,形成多元经营格局,每年10%的产业收益反哺乡村大食堂,构建起了良性循环。
随后,乡村大食堂成为观摩团最关注的焦点。作为破解留守老人养老难题的创新载体,最亮眼的特色是“劳动换积分、积分兑服务”机制:60岁以上老人参与耕种、保洁、帮厨可获积分,抵扣餐食后结余积分还能年底分红;劳动能力较弱的老人也能通过卫生监督、政策宣传等轻体力工作换积分,彻底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僵局。食堂不聘厨师,由会做饭的老人轮流掌勺;自主选举生产队长、记工员,实行“岗位认领制”,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自治格局。
![]()
新疆昌吉市六工十三户村村委会主任丰建军说:“乡村大食堂和我们那边在模式上有根本性的区别。这个模式让年龄大的农民更有尊严,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值得借鉴。回去以后我们要改变一下之前的模式,我们自己要动起手来。”
西华县奉母镇七二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圏说:“现在我们通过开办大食堂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出去了,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把老人组织起来,把村集体以前不能干的活都干起来,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钱挣。”
西华县奉母镇镇长崔永振说:“奉母镇乡村大食堂采用村民互助型模式,老人通过义务劳动换取免费餐食,既参与乡村保洁,又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这种模式进一步引导、团结、凝聚了老年人为乡村治理发光发热的愿望,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治理中留守老人的问题。”
![]()
交流会上,观摩团围绕股权量化、食堂资金保障、产业运营等关键问题深入交流。大家了解到,大食堂之所以能持续运营,得益于村集体每年拿出约7万元专项投入,产业收益按比例注入,乡贤捐赠形成示范效应,既保障了运营可持续,又营造了向善民风。
此次14省基层干部的集中“取经”,让七二村的特色振兴经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全国传统农业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借鉴。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陈鹏说:“实践证明,奉母镇以乡村大食堂为抓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社会高效能治理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干群关系的改善,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难题,激活了群体的价值与活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与温情,重塑了社会的精神风貌,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这一经验与做法,在‘千万工程’河南实践培训中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学员了解这一模式,让更多群众受益,让周口这一鲜活的经验走向全国。”
戳这里关注我,看更多周口新闻
![]()
![]()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振伟 王天亮
责 编:胡艳萍
审 核:彭 锴
监 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