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
在资水悠悠的臂弯里,新化向东街宛如一颗历经千年打磨的明珠,镶嵌在湘中大地。古老的石板路蜿蜒伸展,承载着岁月的足音;毛板船划破碧波,激荡出商埠的繁华;傩戏面具后的神秘目光,与现代音乐清吧的光影交织。
这条长不过千米的古街,既是梅山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也是游子乡愁的味觉密码,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永不褪色的传奇。
01
向东街的古建筑
向东街的街道两旁,黛瓦青砖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角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木质的门板上,铜制的门环被抚摸得锃亮,仿佛在等待下一位叩门者。
![]()
临街的店铺,有些还保留着前店后坊的格局,推开斑驳的木门,便能看见匠人专注的身影,或是制作竹编的老篾匠,或是敲打银器的手艺人,还有木凳上戴着老花镜缝补衣裳的银发奶奶,时光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
![]()
沿着石板路前行,临近大码头的慎德堂是不可错过的文化宝库。
这座古旧文化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稀罕的农耕老物件:苗绣嫁衣上的针脚细密如星,记录着少女的憧憬;瑶族祭祀用的铜铃,似乎仍在回荡着古老的咒语;犁铧、水车、花轿、抬盒、竹鞭、烟袋、铁尺、山铳、碑刻、粮票、宝书等,是先民与梅山大地千百年交流的证据。这些尘封的器物,将苗瑶文化的基因牢牢定格在向东街的记忆里。
![]()
![]()
![]()
![]()
02
向东街的黄金水道
向东街的繁华离不开资江的滋养。这条连接湘中与外界的黄金水道,昔日的毛板船则是这条水道上最独特的风景。这种由粗糙木板拼接而成的船只,三拼两凑,看似简陋,却饱含梅山人的智慧与勇气。
![]()
船夫们摇着木桨,喊着资江号子,将新化的煤炭、茶叶、药材、陶器、竹制品运往益阳、长沙、汉口,换回盐巴、布匹等生活用品。每一艘毛板船,都是流动的商埠,恍惚间,穿越回那个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年代,在波涛中书写着向东街的商业传奇。
![]()
商埠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交融。来自各地的商人在此定居,不同的方言、习俗、技艺在这里碰撞、融合。向东街的建筑风格,既有湘中民居的质朴,又带着徽派建筑的精巧;这里的美食,既有梅山菜的浓烈,又吸收了江南风味的细腻。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汇,让向东街成为一座“活着”的文化熔炉。
03
向东街的美食
如果说石板路是向东街的筋骨,资水是向东街的血脉,那么美食就是向东街的灵魂。
清晨的向东街,总被牛肉粉面的香气唤醒。红汤翻滚的大锅里,牛骨与香料经过数小时的熬煮,释放出醇厚的鲜味;切成薄片的黄牛肉,在滚烫的汤中涮煮几秒,鲜嫩多汁;而那勺灵魂胡椒油,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辛辣的香气瞬间打开味蕾。
![]()
老玖面馆的粉面早已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走向全国,成为新化美食的金字招牌。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汤牛肉粉面,不仅是食客的早餐,更是游子们魂牵梦绕的乡愁。
![]()
除了牛肉粉面,向东街的美食地图上还有无数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三合汤,这道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谱的佳肴,以牛肉、牛肚、牛血为主料,搭配鲜红的辣椒、翠绿的香菜,汤汁浓郁,辣而不燥,鲜香味美,是祛风除湿佳品,深藏梅山菜的神秘。
![]()
油炸粑外酥里嫩,金黄的外壳包裹着软糯的糯米,咬上一口,香气四溢;桐叶嫩玉米粑带着清新的草木馨香,软糯清甜,是最地道的农家风味;肚脐糕形似肚脐,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
![]()
资江里的小鱼小虾,早就写在向东街饭店的菜单上了。滴寤、落地筋、麻楞子、刁子鱼,这些名字带着浓浓的方言韵味,经过简单的油煎或腌制,便成了下酒的绝配。尤其是刁子鱼,肉质紧实,咸香可口,搭配一杯梅山米酒,让人忍不住感叹:“人间至味是清欢。”
![]()
04
向东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向东街的魅力,不仅在于美食与建筑,更在于流淌在街巷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这种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古老艺术,至今仍在向东街的舞台上演出。戴着夸张面具的傩戏演员,在锣鼓声中跳起神秘的舞蹈,唱腔粗犷古朴,动作刚劲有力,将梅山先民的信仰与祈愿展现得淋漓尽致。
![]()
傩戏面具上的每一道纹路,或狰狞可怖,或慈眉善目,都蕴含着神秘信息,仿佛只有古老先祖才能看得懂。
高腔山歌,是向东街另一张文化名片。高亢嘹亮的歌声,从吊脚楼的木窗飘出,回荡在资江两岸。这些山歌,有的讲述爱情故事,有的赞美自然风光,有的倾诉生活艰辛,歌词质朴,情感真挚。歌手无须伴奏,仅凭一副好嗓子,便能唱出直击人心的歌声。代表作《郎在高山打鸟玩》曾经由伍喜珍老师带进中南海,唱给了毛主席、周总理听。
![]()
梅山武术同样在向东街传承至今。这种源于古梅山地区倒立神张五郎、人文始祖蚩尤的武术流派,融合了狩猎、军事、祭祀等元素,动作刚猛,招招实用。清晨的江边,常能看到武师练功的身影,他们扎着马步,挥舞着大刀,虎虎生风,尽显梅山汉子的豪迈气概。
05
向东街的现代乐章
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向东街也在悄然拥抱现代生活。古色古香的建筑里,现代音乐酒吧传出悠扬的旋律,与傩戏的锣鼓声、高腔山歌的吟唱声相互交织,奏响了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章。
![]()
耳边偶尔飘来《乌兰巴托的夜》和《苹果香》。茶社里,人们品着新化高山寒红茶,谈论着古今往事;文创店里,设计师将苗瑶图腾、毛板船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夜晚的向东街,华灯初上,石板路被满街灯笼的灯光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街边的小吃摊热气腾腾,食客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酒吧里,歌手弹着吉他,唱着民谣;临江的茶馆里,老人们摇着蒲扇,静静地看着老街上来往的人群。这一刻,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向东街宛如一幅变幻的画卷,展现着老街的魅力。
![]()
向东街,这条资江孕育的千年古街,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它用石板路、毛板船、美食,不停地演绎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它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韵味,如同资江的流水,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涌,书写着属于它自己的传奇故事。
就在《发现城市之美·娄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