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和考生翻遍志愿指南时都在犯愁:选专业怕“踩坑”,既想前景好、就业稳,又盼学校能教真本事,让孩子毕业就能站稳脚跟。如今随着“银龄社会”到来,加上智慧医疗、跨文化护理需求激增,护理学早已跳出“打针发药”的刻板印象 —— 懂临床操作、会人文沟通、能应对突发情况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成了三甲医院、养老机构甚至国际医疗项目抢着要的“香饽饽”。
而上海杉达学院的护理学专业,最近用一场国际赛事的突破和一串扎实的育人成果,给纠结的考生和家长递上了颗 “定心丸”。
![]()
2025年10月25日,在2025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的赛场,杉达学子凌范欣、王唯珍曾面临一场“突发考验”:抽到“胃癌患者护理”案例时,模拟家属突然情绪崩溃,质疑治疗方案。王唯珍先握住家属的手轻声安抚,用英语解释治疗逻辑,凌范欣则同步核对患者体征数据,快速调整护理方案。最终,她们不仅凭规范操作拿下高分,更因“把患者当家人”的关怀打动评委,摘得院校组二等奖。
![]()
这场胜利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多月备赛的最好回馈:“刘娜老师带我们拆解了30多套临床案例,连家属的语气、表情都反复模拟,现在终于敢说‘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了”;对学校来说,这更是“以赛促教”的生动验证,赛事里“双人协作”“英语沟通”的要求,恰好与杉达护理学“强化实践、对接国际”的培养方向同频。
![]()
能在国际赛场站稳脚跟,源于杉达护理学十几年的扎实积淀。自2010年创办以来,这个专业就踩着行业需求的节奏稳步前行:从2015年成为上海首批应用型本科试点,到2024年增设硕士点,形成了本科、专升本、硕士三个培养层次;从聚焦“儿童护理”特色,到推进“校院合作”,学生大三大四就能进入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三甲医院实习,跟着临床专家学习急危重症护理。
更难得的是,这里的教学从不脱离实际:学生参与的“大学生创新项目”里,有团队研发的“儿童静脉穿刺固定装置”已转化到临床,还有人申请了“老年跌倒预警手环”的实用新型专利,把课堂知识变成了能解决护理痛点的工具。
![]()
支撑这些成果的,是一支“理论+临床”双强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近半数有博士学位,40%是高级职称,更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的临床专家当兼职老师,他们会带学生进ICU,手把手教呼吸机操作;也会在课堂上分享“深夜抢救心梗患者”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护理不仅要技术,更要拼速度、有温度”。
![]()
而人才培养的最终答卷,写在毕业生的就业轨迹里。杉达护理学已送出13届近2000名学生,平均就业率99%,95%都从事护理相关工作,80%以上入职瑞金、华山、华西等三甲医院……
如今,护理行业还在不断进化,银龄照护、智慧护理、跨文化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上海杉达学院护理学专业,早已用十几年的积累搭建好成长平台,等你而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