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是职校生》:从被定义到自我叙述

0
分享至


在现代教育的巨大机器里,职校生常被贴上“掉队者”的标签:成绩不佳、校风差、混日子,仿佛他们注定了被淘汰出局。然而,当这些年轻人开始讲述自己的日常与欲望,我们会发现,所谓“掉队”,“不过是在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教育轨迹中工作的具体的选择而已。”换句话说,如果世界上本就存在着不止一条路可走时,这种“掉队”反而可以变成一种失序的清醒,一次被逼着问问自己“我是谁、从哪来、去哪里”的成熟契机。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并非比别人更缺席人生,而是更早体会到了“被看不见”的滋味。相比于普高生,他们更早地见证并体验了成年人世界对“顺从”的需求:按部就班、依规操作、未来取决于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考核。但也正因为被边缘化,他们有更多的精神空余,可以用来思考、用来表述、用来构建自我叙事。他们更渴望被看见、听见,也更渴望进行自我表达。

“谁能讲述‘我’?”这一问题与每一个人都相关。叙事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讲述者的声量和技巧,而取决于听众是否愿意停下脚步,放下偏见去倾听。一方面,在一个被评价、分流和打分填满的社会里,我们很少能听见自己的声音;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永远能在作为自己的最佳代言人的同时,成为自己的听众。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走进几位职校生的日常:听他们说自己如何在机械的学校与嘈杂的工厂间喘息,用音乐、舞蹈、爱情为自己命名,在自嘲与期待之间,如何将自己碎片化的生活串成完整的故事。读他们的故事,不只是了解一个群体的处境,更是在重新审视我们所认定的“正常轨道”与“成功标准”,也是在学习如何更认真地倾听和表述自己。

撰文|陈明哲


被误读的人


我在中专学到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愤怒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所以我要听话。 无论如何,只要站在台上,我都自在、舒服,像瞌睡遇上枕头了。 (陈楷夫)

这看似拧巴的两句话都来自陈楷夫,他既是最现实的机床工人,也是最理想的音乐家。他自认初中时是混蛋,在被人欺负并发现老师和家长根本不管后,他“黑化”成了那个经常打架的“恐怖分子”;同时,他也发现,中专并不拯救混蛋,它只会让人更早意识到自身的无力。

在中专里遭遇不公时,陈楷夫会找他的车床师傅倾诉。这个“挺有意思的老头”以一种相对温柔的现实感,替他掀开世界的一角——“成年人的世界是不可能公平的。”他逐渐明白:所有对“不合理”的抱怨都无法改变事实就是这样。于是,当他谈到自己的处境时,既会浅浅地感叹:“大家都说上了高中就会有更好的前途,这东西是绝对的吗?我也不想承认,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咱说句实话”;又能笃定地反问:“搞车床的不能搞学术,搞学术的就能搞车床吗?”不卑不亢的前提,正是一种经历过现实打磨后的清醒:在看清社会分层的前提下,仍敢确认自己的位置与天赋。


《我是职校生》

作者:
版本: 2025年10月

但是,这个认为学校是“驯驴大师”“中专把我的性子磨没了”的陈楷夫,在谈起自己的“普车”专业时,又是那么熠熠生辉。机加工分“数车”和“普车”。前者依赖编程,后者靠人力与经验。那种“费脑子又费体力”、被市场“慢慢淘汰”的传统机械,却让陈楷夫感到亲切,兴奋甚至骄傲。他说:“我们干普车的,脑子里就有那些东西,知道一个零件该怎么干、从哪儿干。”如果造物主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天赋,那么不管自己的天赋在人类世界中是否受欢迎,我们都应该找到它,并且享受它。

陈楷夫明亮、高调地宣称自己对普车的爱:“我第一面见这东西,就觉得真酷、真炫。我觉得机械对我来说就像音乐一样,就像在一个营地上点着篝火,敲手鼓的敲手鼓,弹吉他的弹吉他……我享受这轰鸣,享受齿轮打转的声音,也享受操作它的过程。”在他眼中,枯燥的重复劳动和沉闷的机械不再是枷锁,而成为通向意义的路。这句话里有一种对抗的温柔,在讲述自己的音乐演出时,他同样自豪:“上了台,一点儿不紧张,灯光一照,我觉得回家了。”在机械与音乐之间,他建起了一座通往自由的桥。

《我是职校生》的第一篇自述,就是他的“我的机床和我的音乐”。在阅读中,我止不住地感叹讲述者强大的体验力。和豆瓣热评说的一样,我们这些一路做题上岸的“优等生”自以为在“和思想打交道”,实则不过是随波逐流;而那些更早撞上现实、经历幻灭的职校生,却因为看见了生活的真相,反而活得更明白、更真切、更精彩。

想起“双减令”颁布不久的一天,我在咖啡厅里,听到一位教培行业从业者对下属说:“只要社会上存在竞争,家长就不会允许小孩进入职校,他们一定会找地方给小孩补文化课。”语气笃定,不容置疑。但如果精神成长真是人之为人的核心,那么,这种“现实主义”的笃定,又何尝不是一种误读?

他们的故事:

以“边缘”为自安

上初中以前,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好的。后来才明白,用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才能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直到现在,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是好的。我记得所有对我好的人。 (木鱼)

陈楷夫是那种一开口就让人觉得“通透”的人,他的自述金句频出,比如他说:“中专生普遍比较穷,眼界有限,学习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看的东西想不明白,心里想的又说不出来。很多事情从出生就决定好了。要么天资聪颖,要么家里有钱。如果家里没钱,还是普通脑袋们你就等着来中专搞说唱吧。”这样的言论,放在互联网上,正是典型的“人间清醒”语录。但在他身上,这种清醒中透着股热气,在面对个体无力改变的结构困境时,他保持了幽默的实践智慧。与之相对,木鱼是“严肃”的。她对世界和自我都认真得近乎残忍。这种严肃使她真诚而脆弱,因为当一个人始终认真地感受痛苦,痛苦就会吞噬她。

木鱼的初中岁月几乎是在校园暴力中度过的。她至今仍记得某个清晨,那个长期骚扰她的男生,因她为自己戴眼镜辩护顶撞而恼羞成怒,一脚踹在她身上。当她的身体磕在暖气片上时,教室里的同学们一片冰冷。

她自认为是因为外貌不佳和性格自卑而被孤立,可最让她感慨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成年人的沉默。老师没有管,家长也没反应。就连最喜欢的英语老师,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关心了我(她)一下”。本来英语和语文很好,甚至想冲刺重点高中的她,从此变成了什么也学不进的那种学生。


《燃烧》剧照。

直到现在,她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这样欺负和漠视。于是她经常思考死亡,因为死亡能让她平静,“不用内耗,也不用容貌焦虑”,她甚至幻想:“我死了之后他们肯定都会来爱我,他们都会说,我是一个多好多好的人,他们有多么多么爱我。但我活着的时候不会。”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太多“向上”的叙事:服从、竞争、进步;而太少“向下”的空间:不去教人如何面对失败、挫折与幽暗。木鱼正是在单向的“光明”里缄默的人。

初中毕业后,她被确诊抑郁症。在中专里,每当情绪崩溃想回家时,却难以请假,于是,她只能整日躲在床帘后哭泣。室友不闻不问,没有朋友,也不敢对旧友倾诉,心理咨询更是雪上加霜,只是“把伤疤揭给别人看”。木鱼的世界狭小、孤独、几乎没有支点。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大专,她加入了学校的“心理协会”,第一次感受到被回应的温度。有人在她崩溃时抱抱她,也有人认真回应她的问候。木鱼终于觉得被“看见”了。

如今的木鱼,依然容易内耗,却也学会了豁达。她说:“我是一个很热烈的人,这是我评价自己唯一一个正面的词。”如果说“车到山前路必短,船到桥头自然沉”,那么木鱼的世界也无法变得更糟糕了。于是,“哪怕明天醒不过来,也无所谓;如果明天醒来了,就是赚到了。两个都是好事情。”

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过程中决定了自己是谁。这种“决定”并不抽象,它发生在“看见”和“接纳”的瞬间。当我们终于能平静地接受自己的悲观时,也许乐观就已经开始了。对像木鱼这样的敏感者而言,“自我叙事”就是一种“自我照亮”。当我们因为不被看见而想要放弃自己时,一定不要放弃自述,哪怕声音颤抖。因为只要能讲出“我”,她是在看见自己。

自我叙事的力量:

抵抗与疗愈

或许初恋的经历也不是难忘,而是那种单纯感、青涩感,和后来的滥情与无所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后就不敢再想什么谈恋爱的事,没必要,也没意思。 (杨铁)

爱情,或许是普通人生命中最适合做梦的部分。在漫长而压抑的现实里,它像是一场短暂的逃逸。木鱼在自述的最后提到,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来没有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过。”对每一个年轻人而言,讲述自己的爱欲,讲述初恋的故事,都能帮助他们在贫瘠灰暗的生活中,获得安慰。对自我爱欲的讲述,既是疗愈,也是抵抗,它让人发光。

杨铁总在回味自己的初恋,他的初恋发生在中考失利、复读的那年。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过一个月。为了她,他曾上演了一出“为爱提刀”,但是当女孩在他怀里哭着求他不要打架时,“我当时心就软了,那一刻感觉她就是我的全世界。”那一刻,他从一个混混,变成了一个有人要的人。

从那以后,他离开了“混社会”的圈子。复读的日子里,他和父母关系紧张,朋友稀少,女孩在他最寂寞的时刻,给他缝补衣服,陪他吃饭。可最终,女孩还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提出分手。


《燃烧》剧照。

“那时候我们都很单纯,我的想法就是和她结婚,拉了手就是一辈子。”杨铁说。他甚至会操心两人因为成绩差异将来的异地问题。但上了中专后,一切都不同了,“即便我们再在一起,我也不会想着结婚,只会谈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中专和大专时的恋爱,“像玩一样”,可以一周一个,流程就是聊天,确定关系,再分手。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恋爱模仿”——处于寂寞,找到一个分享日常的人,以“谈恋爱”的形式,表演一场短暂的“过家家”。

杨铁对于自己未来能想象到的最好状态是:“或许还是一事无成吧,有个对象,一起努努力,上个班,不太脏,别像在工地时那样,出来别人避着我走就行。”这种描述中,平静自然的沮丧感,比暴躁更让人难受。但当他讲起初恋时,那种语言中的光辉,又使他从一个被命运推着走的对象,变成命运的讲述者。此时,“自我叙事”是一种“疗愈”,当他们开始讲述,生活的灰烬中,会重新燃起一点光。讲述让他们暂时离开现实,重新触摸自己,重新相信自己的人生还有别的可能。

有些同学以为我喜欢女生。我不是不喜欢男生,我是不喜欢有些男生的行为。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接受的,但我没法接受。 (魏伊)

同样是谈论爱情,男孩们的故事往往是记忆中的初恋,是那个“少年穷”时,伴随左右的温柔——给予温暖的女孩。就像《喜剧之王单口季》冠军付航在舞台上讲的那样,只要做自己,再平凡的人都可以被爱。那个女孩的爱,看见和治愈了平凡的他,让他相信自己也值得温柔。这种传统而热烈的情感,会成为他们心灵的托底,支撑他们穿过灰暗与不确定。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剧照。

而女孩的爱情叙事,则更具批判性。叙述里有理想、有自省,也有与体制和性别结构的对抗。她们不只是想“被爱”,还想知道——爱情究竟能走向哪里?魏伊就是其中之一。她所在的职校,缺乏良好的性别教育,男孩们常以调侃女性来展现男性气概,女孩则将吸引男性作为其魅力的确证。魏伊拒绝这一套。

她知道自己“跟真正学习好的还是不一样”,但也从不自卑。在高中的时候,她还遭遇过“黄谣”,那种随意编造的针对女孩的流言,她虽然纠结,但最终选择硬刚。这种力量,来自她从小获得的尊重:“从小爸爸就让我不要羡慕别人。”一次魏伊在超市想买一个零食又嫌贵,于是拿了以前常吃的那种。爸爸看了却让她做新鲜的尝试,买下昂贵的新零食。无数的类似小细节,成了她后来面对世界的底气之源——在东亚家庭里,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几乎是一种奢侈。

魏伊的嫂子也对她影响深远,嫂子一直鼓励她多见世面,坚持自我。魏伊因此总想着“出去看看”,她的目光在远方时,眼前的生活也不会逼仄,她说“挣钱的方法多得是,先想一想自己到底最想干什么吧”,她喜欢cosplay,在小圈子里过过主角瘾,她也毫不避讳自己的爱欲,但同时也坚定地拒绝将就:“不讲卫生,没有素质,我为什么非要接受呢?”

在一个强调服从的教育系统中,能看见自己的欲望,并理性地与之相处,难能可贵。在魏伊这里,“自我叙事”成了一种“抵抗”。她拒绝被凝视与被定义的逻辑,在一次次主动说“不喜欢”的过程中,她重新确证了自己的信念和期待。

飞速运转的社会总在催促我们:快一点、实用一点,稳一点。但他们,却在用自己的方式慢下来——去讲述、去感受、去倾听什么是爱情。即便在今天,爱情的期待也依然帮助年轻人走向另一种成熟。它让他们在混乱中学会勇敢,在迷茫中保有笃定。

靠近他们,也靠近我们

这些职校生的故事或许没有宏大的结局,但那一点点自我照亮的努力,本身就值得被记录。每一个被忽视的声音,都是社会重新学习“何为理解”的契机。“他们”其实就是“我们”——他们的叙事不等于我们的叙事,但看见他们的过程,本身就是看见我们的过程。

比如陈楷夫,在清醒与自嘲之间,用音乐把自己“困住的生命”演出来;又如木鱼,当她第一次被人抱住、被人回应时,开始重新期待“活着”,被看见的感觉重新启动了她的生命。他们在讲述中再次善待自己,我们在倾听他们的讲述时,也给他们注入了关怀的力量。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或许世界就是一所巨大的职校,身处其中的我们,要么经历困顿,要么经历空虚。我们,作为成熟的小镇做题家,也终将成为某个社会项目的“简拙之人”,在学习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暗暗期盼一种友善与耐心。正如推荐序的作者,林小英教授所言:“教育者应该对简拙的人施以鞭策,也可以寄予厚望,尽管受教育者会感到力所不及,但也不会由此对努力深恶痛绝,从而彻底放弃任何积极的作为。”教育是保护人类生命动力的事业。

归根结底,教育是一场保护人类生命动力的事业。它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帮助无数被忘在角落里的人重新学会与世界对话。我们可能也都背负着满身标签,在生活的颠簸与疲惫中,努力学习看见自己,对抗外部的定义,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继续讲述无奈平淡又未来可期的生命。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陈明哲;编辑:走走;校对:卢茜。题图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电影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


了解《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笔杆论道
2025-11-18 08:27:03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极目新闻
2025-11-18 09:42:29
北洋水师的甲午海上军演:虚张声势的花架子

北洋水师的甲午海上军演:虚张声势的花架子

尚曦读史
2025-11-18 06:29:02
越扒越深了!网传赵某晖“吞掉”人家装修款,有业主直言她坏良心

越扒越深了!网传赵某晖“吞掉”人家装修款,有业主直言她坏良心

火山诗话
2025-11-18 06:39:29
拔出萝卜带出泥!王曼昱战胜孙颖莎夺冠才发现她和樊振东同病相怜

拔出萝卜带出泥!王曼昱战胜孙颖莎夺冠才发现她和樊振东同病相怜

阿纂看事
2025-11-17 09:01:23
10连胜联盟首队!活塞大胜步行者列东部第一 杜伦31+15西卡29分

10连胜联盟首队!活塞大胜步行者列东部第一 杜伦31+15西卡29分

醉卧浮生
2025-11-18 10:44:50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其名下无房产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其名下无房产

韩小娱
2025-11-18 10:13:08
哈登28000分里程碑:现役第3仅输詹杜+历史第11 神迹历史第一

哈登28000分里程碑:现役第3仅输詹杜+历史第11 神迹历史第一

醉卧浮生
2025-11-18 09:34:53
俞敏洪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员工称“只觉得讽刺”: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俞敏洪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员工称“只觉得讽刺”: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23:37:12
从双 11 增长数字复盘淘天这一年

从双 11 增长数字复盘淘天这一年

晚点LatePost
2025-11-14 22:51:48
广东一地结冰!

广东一地结冰!

深圳晚报
2025-11-18 12:36:38
狗咬人命案中申倩才是高手,她一个决定让9人闯宅者追悔莫及,讽刺

狗咬人命案中申倩才是高手,她一个决定让9人闯宅者追悔莫及,讽刺

七月生活情感驿站
2025-11-17 14:09:02
特朗普竟然给克林顿吹过箫?!美国官方公开文件无意间泄露天机,特朗普被玩坏了

特朗普竟然给克林顿吹过箫?!美国官方公开文件无意间泄露天机,特朗普被玩坏了

西虹市闲话
2025-11-17 23:38:26
小天才手表,背刺中国家长

小天才手表,背刺中国家长

金角财经
2025-11-17 16:19:49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大逆转,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头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大逆转,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头

娱乐帝皇丸
2025-11-17 09:52:28
江苏某大学教授被带走调查,博导竟是高中生,太能骗了

江苏某大学教授被带走调查,博导竟是高中生,太能骗了

上峰视点
2025-11-18 10:04:33
列车中途停站近5小时?12306回应

列车中途停站近5小时?12306回应

鲁中晨报
2025-11-18 10:12:17
两家中国公司投产2nm芯片!

两家中国公司投产2nm芯片!

新浪财经
2025-11-17 14:33:37
惹怒中国后,高市早苗又放话:要收回韩国领土,韩民称中国骂轻了

惹怒中国后,高市早苗又放话:要收回韩国领土,韩民称中国骂轻了

古事寻踪记
2025-11-18 07:18:01
长治命案出现反转,律师爆关键证据,郭家坑了自家人?

长治命案出现反转,律师爆关键证据,郭家坑了自家人?

大道微言
2025-11-17 17:03:24
2025-11-18 13:23:00
新京报书评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最专业的书评,最权威的文化
12706文章数 2105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超市打折背后的秘密:方程求进价很轻松!

头条要闻

超市被员工偷到倒闭 收银员给1700元商品结账仅1元

头条要闻

超市被员工偷到倒闭 收银员给1700元商品结账仅1元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旅游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亲子要闻

带孩子们去游乐场,俩闺女高兴坏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多陪陪她们!

旅游要闻

4条线路、5大亮点……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红叶之旅”

数码要闻

三个月暴涨超3倍:三星16GB DDR5内存价格在韩国失控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