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满心欢喜的建议特朗普对中国施压,本以为会得到积极回应,结果被给了当头一棒,哭都没处哭了。
![]()
10月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喊话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其“施压中国停止援俄”,试图将中国拖入俄乌冲突以换取西方更多支持。
然而仅一周后,美国常驻北约代表马修·惠特克直奔基辅,当面勒令乌方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更戏剧性的是,同一时间,特朗普密集推进与中俄的务实合作,一边与俄罗斯磋商白令海峡隧道项目,一边释放缓和对华关系的明确信号。
具体来说,特朗普一共打出了三记重拳。
![]()
第一拳:惠特克基辅“勒令停火”
美国常驻北约代表的身份,决定了这不是普通外交表态,而是北约对“冲突久拖不决”的集体不耐烦。
2025年8月美俄安克雷奇会晤后,特朗普曾承诺“很快安排美俄乌三方会谈”,而惠特克的基辅之行,正是为推动“就地停火”铺路。
只有乌克兰接受现实,美国才能从俄乌战场抽身,集中资源推进与俄罗斯的隧道合作,同时避免对华关系节外生枝。
![]()
第二拳:特朗普与普京的隧道蓝图
白令海峡隧道项目项目提起者维克多·拉兹别金近日披露细节,该隧道造价70-150亿美元,计划采用美国“钻洞公司”技术,建成后将贯通欧亚与北美陆路贸易。
要知道,中欧铁路货运量已经从2013年8万标准箱激增至2021年超100万标准箱,陆运时效是海运的3-4倍。
对特朗普而言,这个项目既能为美国基建企业揽下订单,又能打开俄罗斯资源合作通道,比持续援乌“划算得多”。
即便俄方表态“缺乏政治意愿难落地”,特朗普仍强力推进磋商,足见经济利益优先级已彻底碾压地缘对抗。
![]()
第三拳:对华政策的急转弯
今年4月,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结果遭到对等反制。
美国消费者承担额外关税,国内通胀加剧,负责打压中企的官员卢特尼克也因“政策失效”失势。
这让白宫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应对俄乌冲突的同时对华强硬,已经超出美国能力上限。转而缓和对华关系,为农业、能源企业争取市场,才符合“美国优先”的真实诉求。
现在看来,这三记重拳,拳拳到肉,并且向世界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
什么信号?
美国可以随时切换战略轨道,但所有国家必须清楚,任何触碰美国核心利益的操作,终将迎来毫不留情的清算。
![]()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泽连斯基近期的连环误判。
此前乌方坚信美国会为乌克兰“兜底”,甚至愿为乌得罪中国。
但10月17日泽连斯基赴华盛顿求援时,特朗普不仅拒绝提供“战斧”导弹,还通过媒体放风威胁,如果乌克兰不签和平协议,美国将冻结并摧毁其资产。
至于泽连斯基炒作“中国援俄加剧冲突”,希望美国出面施压的说法,也完全无视了事实。
第一,欧盟才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买家,如果按照“能源进口即援俄”逻辑,那欧盟才是“最大援俄方”。
中国始终坚持“不向冲突双方提供武器”,所谓指控完全是莫须有。
![]()
第二,美乌关系说好听点是同盟,说难听点就是“附庸与被附庸”,泽连斯基有什么资格对特朗普提要求?
懂得都懂,乌方这种“病急乱投医”的操作,本质上是想通过“碰瓷中国”倒逼美国续命,可惜完全打错了算盘。
特朗普绝不会为乌克兰,牺牲美国在经贸、气候等领域与中国的合作空间。
说到底,乌克兰当前最大的危机根本不是战场装备不足,而是彻底误判了大国战略转向的决绝。
美国所有决策,都围绕“利益最大化”展开,与中俄缓和关系是“谋利”,敲打泽连斯基是“止损”。
毕竟乌克兰现在的诉求不仅不能给美国带来收益,还会让美国承受连带损失,所以泽连斯基遭受的“当头一棒”也就成了必然结局。
![]()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感叹一句。
乌克兰曾经为美国两肋插刀,献上无数地缘投名状,如今却被华盛顿反手插刀,勒令吞下停火苦果,让全世界既唏嘘又警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