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超 本报记者 赵一诺
“AUV已成功出水,准备回收!”2025年8月20日,北冰洋上,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师石金玉发出指令,“悟空6000”AUV顺利完成2025北冰洋科考最后一次下潜任务。航次首席与现场验收专家盛赞哈工程科研团队为“不舍昼夜,探海劲旅”。
哈工程“深海探险家: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从2021年“悟空”号以10896米刷新无人无缆潜水器潜深世界纪录,将“中国深度”镌刻在海洋最深极,到如今“悟空6000”一次次勇探地球最北极,哈工程无人潜器代表作“悟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创新超越。
2023年,搭载哈工程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波束冰形探测声纳,哈工程“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深潜于北极冰盖之下,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清晰地观测北极海冰冰底形态,获取了大量关键海洋参数信息。
“星海1000”号极地AUV完成我国首次北极海冰冰底形态观测试验。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近年来,哈工程大力弘扬“哈军工”精神,引导全校师生把“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刻入骨髓、融入血脉、化作行动。2024年以来,哈工程围绕国家在船海核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新增绿色智能船舶工程、低碳数智动力、具身智能方向等9个“兴海领军班”,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碧波荡漾的海面下,明黄色的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领航者”正以3节的抗流能力自如穿梭。2025年5月,在海南文昌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创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顺利完成海试。其中“领航者”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中继器的研制和“海卫”系统总体监控系统的研发,均由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李晔教授团队成员完成。
从“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到“海卫”系统,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到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哈工程科研团队始终紧贴强国强军需要,秉持“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使命担当。
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4》显示,哈工程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跃居全国高校第21位,跻身第一方阵。“十四五”期间,哈工程转化科技成果374项,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成功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