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小鹏科技园的聚光灯下,身高178cm、体重70kg的IRON人形机器人踏着精准复刻人类模特的“猫步”登场。外八甩腿、躯干扭转、臀部轻摆,一系列流畅动作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机器人“机械僵硬”的固有认知,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
![]()
来源:小鹏汽车
IRON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从机械模仿到生物拟态的跨越性突破,82个自由度的仿生设计构建起“骨骼-肌肉-皮肤”三位一体的完整系统。仿人脊椎赋予它自然弯腰触底的灵活,解决了狭窄空间的运动局限;仿生肌肉采用3D晶格拓扑结构,通过材料特性自然呈现人体曲线,兼顾力量与弹性,既能精准拧螺丝,也能轻柔递水杯;全包覆柔性皮肤不仅触感柔软,更集成触觉传感功能,让机器人能感知接触力度;头部的3D曲面显示采用仿生球面设计,内置多种传感器,配合四自由度的仿生灵动双肩,让上半身动作更接近人类。最令人称道的是其22自由度的灵巧手,搭载行业最小的谐波关节,可执行精细抓取动作。
![]()
来源:小鹏汽车
动态平衡技术的突破让IRON的行走能力达到新高度。研发团队为其脚部增加被动自由度,配合1kHz采样频率的压力传感器和12组力矩传感器,使行走时重心波动幅度控制在±2cm以内,步态轻盈如人类模特。在模拟湿滑路面的测试中,它的摔倒恢复时间仅0.8秒,这一数据甚至优于波士顿动力Atlas的1.2秒。
![]()
IRON 来源:小鹏官网
硬核技术支撑不止于机械设计,全固态电池的应用成为IRON商业化的关键保障。全固态电池最核心的变革在于用固态材料取代了传统锂电池中的液态电解液,这一根本性的改变带来了多重技术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传统锂电池使用的液态电解质在短路、过热或受损时容易引发泄漏、燃烧甚至爆炸。而全固态电池采用的不可燃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消除了起火风险,这对于需要在人类身边工作的机器人来说至关重要;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解质体系允许使用金属锂负极等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小鹏IRON机器人搭载的全固态电池实现了重量降低30%的同时,电量提升30%的突破性进展。这一特性对于对重量敏感的机器人和未来电动汽车都具有重要价值。
![]()
来源:小鹏汽车
成本控制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的核心痛点,小鹏通过汽车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协同复用,显著压缩了高阶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这一突破结合2026年底规模量产的明确规划,让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不再是遥远的科幻想象。从商业导览、工业巡检到未来的家庭服务,IRON选择“先工业后消费”的场景拓展路径,既符合当前技术成熟度,也能通过实际应用积累数据,为后续迭代优化奠定基础。
这场82自由度的仿生革命,不仅重塑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更开启了商业服务的全新可能。当灵活的机械身躯、安全长效的能源供给与高阶智能系统完美融合,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商场、写字楼,逐步成为改变工业生产、重塑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
参考来源:
小鹏汽车官网,小鹏发布会
证券时报《何小鹏: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