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关街挤满举着自拍杆的游客,懂行的扬州人早已坐上开往江都的班车。龙川街——这条依偎古运河六百年的老街,至今仍在桨声灯影里延续着最地道的市井传奇。
龙川街的命脉,是身旁这条大运河给的。明清鼎盛时,南来北往的货船挤满码头,这里是苏中盐粮转运的咽喉,日夜不息的喧闹,足足持续了几个世纪。
![]()
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深深的车辙印里藏着漕运往事。老街坊蹲在门口择菜时说:“这都是当年运粮马车一趟趟轧出来的,每一道沟坎都刻着老早的繁华。”
“永丰粮仓”的白墙早已斑驳,如今仓廂改成了雅致茶室。但仰头细看,梁上“丰”字刻痕依然清晰,像位沉默的老人,固执地诉说着“苏中粮仓”的往昔荣光。
推开鼎丰酱园的木门,千口酱缸列队静立。老师傅轻轻掀开竹编缸盖,浓郁的酱香瞬间把人包裹:“古法酿制的手艺,到我这儿第四代了。这味道,一百年都没走样。”
![]()
“步云轩”布鞋店里,纳鞋底的嗤嗤声从清晨响到日暮。老师傅做的布鞋,老街坊一穿就是十几年。有客人专程从南京赶来,说“这鞋底走着踏实,像踩在旧时光里”。
清晨五点,老茶馆的灯笼还亮着。一壶魁龙珠,一碟烫干丝,老茶客们围坐八仙桌,运河边的故事在茶香里氤氲,一代传一代。
那家没有招牌的理发店,推子用了四十年。来的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五块钱的理发钱递过去,换回的是热毛巾和一句“慢走”。这份温情,千金不换。
![]()
华灯初上时,老街才展露最动人的模样。黄桥烧饼在锅里滋滋作响,馄饨摊的热气模糊了街灯。下班的人拎着盐水鹅匆匆走过,这是龙川街最抚慰人心的夜晚。
七十岁的陈大爷在街口修了半辈子鞋,锥子起落间全是光阴。“我修的不只是鞋底,”他扶扶老花镜,“是街坊们舍不得丢的念想。”
这里没有网红店的喧嚣,只有活着的历史。指尖触摸青石板的温度,鼻腔里充盈老酱园的醇香,才算真正读懂了运河畔不曾中断的市井脉动。
![]()
若你来扬州,是选择商业化的热闹老街,还是特意来龙川街寻这份原汁原味的旧时光?
关注@时光故事馆,下期我们将探访扬州黄金坝,看这座千年古渡如何在水岸之间延续它的市井传奇!
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