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老外名叫威廉·亚历山大,他是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访华使团的随团画家。他把在中国所见的人情风物都画成了画,这些画由他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校友托马斯·阿罗姆制成铜版画出版,并由同乡乔治·赖特撰写了说明文章。
他的那些纪实画中有一幅是“天津的剧院”,只见运河上舟楫往来,岸边商旅辐辏,飞檐斗拱的戏台上,人们喝茶、看戏,一派满是人间烟火的运河景致。
![]()
![]()
威廉·亚历山大访华时,正是清朝乾隆年间,那时照相技术远未出现,他在访问团里的角色,像极了后来的“摄影记者”。
在这幅画的说明文字中,赖特是这么描述天津的:在北直隶省,“有一座比帝国其他城市贸易额更大、人口更稠密、经济更富裕的城市……它就是天津卫。”“白河与卫(运)河的交汇令天津这座城市很早就有了商业上的重要地位,前者如同中转站般与首都(80英里)和大海(50英里)相通,后者则通过运河与南方各省相连。”“商业交往教导人们礼貌客气。”
文章里,天津被称为 “东方利物浦”。
一
要不是这段故事,我们可能还真不知道天津在欧洲人那里曾有过这个“雅号”——东方利物浦。
细品之下,这称呼咱得笑纳。利物浦是英国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是默西河的入海处,而天津濒临渤海,海河从这里入海。河海交汇的地理特征,让200多年前的老外把这两座隔着半个地球的城市联系在了一起。
有水就有灵气,有河亦有海,携河而带海,津门繁华无两,传承百代芳华。当时代的列车推进新的生产形式,今天的运河和海河上不再有漕粮船只,河与海的持续哺育,还恩泽着这座城哪些财富?塑造着天津人的哪些秉性?
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笔者大学同学携两个朋友共三个家庭,从外地来天津游玩。回程时同学暗自庆幸,多亏提前十天就安排好行程,买好了夜里游海河的船票,否则,这次肯定坐不上了,那这个长假就算是白来天津了。
海河游船,确乎,已经成了津门文旅的头牌IP之一。
![]()
放眼国内,江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太多太多,但天津给出了自己独有的风貌。这种“不同”,投射到心里,是赏心悦目和流连忘返,但放到嘴上,又是不那么容易精准表达的一种体验。
河流和城市的关系,需要恰到好处。如果河流太小太窄,可能不失灵秀婉约,但少了几分大气和大方,如果太过恢宏磅礴,水域过宽,则又多了些疏离,少了份亲切。海河,市区大部分河段宽100余米,不多不少,不宽不窄,不管白天夜晚,总是浓淡相宜,人们透过游船和城市多了一层深度的“互动性”。
晚风中在船头看都市天际线和灯光秀的流光溢彩,雀跃震撼;岸上踱步看水波潋滟中驶过画舫彩舟,怡情悦性。这种恰如其分、自然而然的体验,是人和城市的深层交互。当然,游海河,天津人还会给你一段保留曲目——那是真的互动:
孩子,一会船来了,你就打招呼,知道吗,练胆儿!(建议用天津口音脑补)
还有,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哏到骨子里的津味儿英语“WELCOME TO TIANJIN(JIN读成JING)!”
船,都见过,也都坐过,但这津味儿游船保留曲目上传到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留言区的小伙伴们绷不住了,一位广东的朋友撂下狠话,“高低得去体验一次”,一位女生直言,“下回我也要去当回NPC(扮演角色)”……
你站在船头上看风景
岸边、桥上的人在看你
互为风景,都是风景
![]()
二
以河海贸易闻名的天津,涵育着自己独特的人文风貌。“商业交往教导人们礼貌客气”,一句简单的礼貌客气,背后是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是包容,是大气。当然,如果再延展一下,也能读出人生的通透、心态的淡然,好像天津人从不跟自己较劲。
但就在这个国庆节,人们发现,在中心城区这边海河游船热闹的同时,海河那头塘沽的外滩码头投用了,这是滨海新区自成立以来首个规范化管理和运营的客运船舶码头。这条游船航线从外滩公园驶出,到潮音寺返回,共约7.5公里。沿途可经过、欣赏海门大桥、东方公主号、茱莉亚学院等点位和景色。
![]()
图源 滨海发布
新区有关部门表示,要把外滩码头打造成滨海河海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主打一个“船游新海河,遇见新滨城”。
依水而生,向新而行,从新出发。当乘船穿行在滨海的核心标志区——于响中央商务区,新区海河游船敢不敢和城市天际线一起,给天津再造一个海河游览头牌IP?
还是在滨海新区,不久前发布了游艇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显示,新区未来将规划8个游艇码头,既有内河游艇码头,也有海岸游艇码头,从北到南,覆盖天津全部海岸线,实现游艇时尚元素和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与海上运动等相结合,打造多元游艇业态和水上休闲产品。
游船—游艇—邮轮,持续进化,奔向海洋,天地更宽。天津努力的样子停不下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复航两年多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400余艘次的豪华邮轮、近70万人次的旅客数量,继续展现着全国第二、北方第一的大港风采。
![]()
从水上来到岸边,放眼望去,天津城的扮新停不下来——老城厢的西北角早点成了打卡点;在海河东岸,大直沽文旅地标携美食、创意街区奉上一道道大餐,“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有了真实可感的注释;还有,那列穿越时光,从天津北站出发、一路向北的“津旅时光号”列车……
河海交汇,“天赐的恩宠”,天津不等,不靠!流量时代催生留量焦虑?天津出击,作为!
200多年后,每一次的city walk依然能够感受到“商业交往教导人们礼貌客气”。
天津人的热情、从容、大气,更是这座城赋予的底气。
“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
“借一朵白云,拍一张合影”
假如时光可以穿越
威廉·亚历山大能够来到今天的天津
也许
他真的会感慨画笔的无力吧?
那就和海河一起合个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