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
南安市向阳乡卓厝村陈林角落村的林炳祖祠香火袅袅
29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宗亲跨越重洋
回到祖辈口中“牛羊满山、牛车吱呀”的故乡
圆了祖辈近百年的“乡愁梦”
![]()
当天上午,马来西亚宗亲团的大巴缓缓驶入村口,乡亲们夹道欢迎,热情端出刚煮好的鸡蛋肉羹米粉汤。“这肉羹的味道和奶奶说的一模一样!”宗亲团中,既有年近八旬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6岁的小林捧着米粉汤,惊喜地说。一碗热腾腾的家乡味,成为串联几代人记忆的味觉密码。
![]()
![]()
29名宗亲与几十位家乡亲人围坐畅谈、互加微信好友,满是喜悦。79岁的林二婶颤巍巍地握着家乡老人的手,指着祠堂匾额说:“这就是美丽的家乡。”
![]()
![]()
![]()
![]()
“小时候,爷爷的皮箱里总有张泛黄的墓碑照片,背面写着‘林亨味’。”马来西亚宗亲代表林伟雄说,他的爷爷林利缕9岁时(约20世纪20年代)便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临终前仍念叨着“根在八都山顶”,却不知“八都”早已更名“向阳乡”。
这段寻根之旅始于2024年。林伟雄通过友人得知“八都”就是现在的向阳乡,辗转联系上南安市林氏文化研究会。“族谱里‘林亨味’三个字一出现,我们就知道找对了!”陈林村村民林文忠、林文钦通过翻阅《林氏族谱》,结合墓碑照片,最终在村后山坡找到了林亨味公墓。
“1957年,林利缕公就捐了500元建卓厝小学。”林文钦翻出一张张汇款单复印件,上面“马来西亚华侨林利缕”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林利缕在马来西亚立足后,还曾捐资建设向阳侨联大厦、重建林炳祖祠,汇款单上“八都林氏”的落款,成为当年乡亲们辨认其身份的重要线索。
![]()
寻根成功的消息在马来西亚宗亲群里传开,分散在各地的宗亲纷纷响应。11月8日,29名宗亲飞赴厦门,再乘车来到陈林角落村。
林伟雄堂弟林诗勇带着弟弟一家人,在林亨味公墓前焚香祭拜。“曾经,父辈们多次尝试寻根却因地名变迁未果。如今,我们带着家人回来了,我们知道根在哪了。”
临别时,双方约定“下次带更多亲人回来”。林伟雄等宗亲的名字也将写入《林氏族谱》,续写这段跨越重洋的血脉情缘。
![]()
![]()
![]()
记者:黄俊涛 李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