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又遭台风过境,死亡人数升至100多人,61个市镇断电,马科斯要求彻查,老杜的女儿机会来了?菲律宾会变天吗?
菲律宾最近真是“水逆”到家了,台风“海鸥”刚过境,就带走了142条人命,195万人受影响。
1200多间房子被吹得不成样,61个市镇直接断电,55个地方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这场景光听着就揪心,更别说身处其中的老百姓了。
![]()
台风揭腐败底
风暴过境,留下的不只是满目疮痍,还有一串串冰冷而沉重的数字。
多达142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近两百万民众沦为灾民,超过1200处房屋在风雨中化为齑粉。
电力系统不堪一击,61个市镇陷入无边黑暗,55个市镇被迫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重灾区宿务省的景象尤为惨烈,71位遇难者,75个被摧毁的公共设施,680所学校停课,468个单位停工……
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停摆的社区。
![]()
可是,比天灾本身更让人愤怒和绝望的,是这场灾难背后清晰可见的“人祸”魅影。
这本不该发生,自2022年起,菲律宾马科斯政府高调宣称斥资数千亿比索强化全国防洪体系,资金主要用于堤坝加固、河道疏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
政府宣传画面中,崭新的排水闸门、整修一新的堤坝和机械化泵站一度成为民众眼中的“安全保障”。
![]()
可是,当强烈台风“海鸥”横扫菲律宾时,这些号称耗资巨大的防洪工程暴露出惊人的脆弱性。
堤坝瞬间被冲垮,排水系统无法排洪,街道和住宅区被淹没,仿佛这些工程只是摆设,根本无法抵御自然的考验。
风暴给出的答案十分残酷,钱花出去了,却并没有真正投入到防灾减灾的刀刃上。
随后的调查更是让民众震惊不已,近万项防洪工程被揭露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管理漏洞或重大财务异常。
在受灾最严重的宿务省,一笔高达260亿比索的防洪预算,本应覆盖511个防洪项目,结果却被指为彻头彻尾的虚假项目。
![]()
大量资金在审批、招标、施工等环节被截留、浪费或挪用,最终民众血汗钱蒸发,而洪水却无情冲毁了他们的家园。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腐败与失责,社会愤怒一时达到了顶点,人们不禁质问:这笔巨款究竟去了哪里?
面对滔天民怨,马科斯总统的应对策略,显得像一场拙劣的政治表演。
早在7月底,他就在国情咨文中承认了问题,并“下令”全面调查。
几个月过去了,直到台风来临,那份万众期待的调查结果始终没有公布。
![]()
灾难之后,他又一次“下令”,要求调查宿务省的工程问题,这种重复的姿态,更像是在安抚舆论,而非真正要动刀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官员试图将部分问题归咎于杜特尔特执政时期的遗留项目。
但这套说辞很快就破产了,因为在被曝光的问题工程中,有55个项目恰恰是在本届政府任内修建的。
责任的推诿,最终只换来了民众更深的失望。
![]()
腐败的恶果从工程质量问题,迅速演变为一场全面的政治信任危机,即便参众两院议长和公路部长相继下台,也无法平息成千上万走上街头,要求马科斯下台的抗议浪潮。
在天灾引发的民怨背后,是菲律宾政坛早已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
马科斯政府当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场针对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的“清算”,但这场清算不仅未能巩固自身权力,反而意外地为对手做了嫁衣。
马科斯政府极力推动将前总统
送上国际刑事法院,此举的政治意图远大于法律本身,旨在彻底瓦解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等地的深厚根基。
而这一招却激怒了杜特尔特庞大的支持者群体,让反马科斯的呼声在南部地区空前高涨。
![]()
在打击“过去”的同时,马科斯家族也没忘了压制“未来”。
今年2月,马科斯总统的儿子带头发难,试图弹劾身为副总统的莎拉·杜特尔特,给她扣上了“违宪和腐败”的帽子。
这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攻击,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弄巧成拙的闹剧。
弹劾案非但没有削弱莎拉,反而让她因“被迫害者”的形象赢得了大量同情,支持率不降反升。
民众看在眼里,权力的天平已悄然倾斜。
民调数据无情地揭示了菲律宾民众对马科斯政府的失望程度。
![]()
一份今年3月发布的民调显示,马科斯的支持率已经从去年初的42%急剧下滑至仅25%,而不支持率则首次超过半数,创下其任内新低。
另一项调查也显示,他的支持率维持在约33%,但超过四成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或不信任他的施政能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副总统莎拉的支持声势迅速攀升。
她直率强悍的作风,被越来越多民众视为整治腐败、解决民生顽疾的希望象征,甚至有人认为她可能成为马科斯之后真正有能力担当的领导者。
![]()
在今年中期选举中,马科斯阵营的惨败进一步印证了民意的转向。
新当选的参议员中,仅有5人属于马科斯的政治联盟,而杜特尔特家族及其盟友则在参议院形成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这不仅是政治版图的重新洗牌,更反映了民意在快速流动:人民正在用选票表达自己的声音,明确谁才是他们真正需要、值得信赖的领导者。
事实上,当一个政府将过多精力投注于外部的政治表演、权力展示和家族式布局时,其内部治理和民生保障往往必然遭到忽视。
![]()
马科斯政府在防洪、公共安全以及社会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失误,正是这种政策与执行割裂的直接体现。
民众的愤怒和不信任,不仅源于天灾本身,更源于政府在灾前准备、资源分配和责任落实上的明显失职。
一边,是菲律宾民众在现实困境中的挣扎。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贫困,约三成家庭在为下一顿饭发愁,大米等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
而这一切,又因政府的外交政策雪上加霜。
![]()
由于奉行“反华”路线,导致对华关系恶化,菲律宾的农产品出口通道严重受阻。
对于达沃市的果农来说,这并非遥远的国际新闻,而是实实在在的生计问题。
他们种植的香蕉、菠萝、榴莲,曾经大量销往中国,如今却堆在仓库里。
许多果农的收入,因此直接腰斩。
![]()
另一边,却是马科斯政府在南海舞台上的频频“肌肉秀”。
10月底,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搞“联合巡航”。
11月3日,又与美、澳、日发表四国防长联合声明,污蔑中国,重提南海仲裁案。
这些服务于域外国家利益的政治表演,与国内民众的饥饿与贫困形成了强烈而荒诞的对比。
![]()
这种政策的后果是双重的,它不仅加剧了经济困境,还让民众在天灾人祸之外,额外背负了战争的风险。
同时,这种挑衅行为也消耗了国际社会,尤其是邻国,对菲律宾灾情的同情心。
台风“海鸥”终将散去,但它在菲律宾社会撕开的裂痕却难以弥合。
参考信源
京报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