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红白事待客动辄50桌,现在20桌就够了,既省钱又省心!” 2025年11月10日灵宝市五亩乡庄里村党支部书记伍永录的一句话,道出了五亩乡移风易俗带来的真切变化。近年来,五亩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从制度规范、宣传创新、志愿服务、示范引领多方面发力,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让全乡焕发文明新颜。
![]()
“一约四会”制度 谢小涛 摄
制度先行,破解陋习顽疾。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突出问题,五亩乡坚持民主决策,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落地,全乡32个村(社区)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吸纳乡贤、老党员等组成监督队伍。庄里村创新推出红白色彩标识的宴请规定牌,婚嫁用红牌、丧葬用白牌,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监督执行,将宴席桌数从平均50桌压缩至20桌以内,村民人情支出大幅降低。同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修订村规民约,把孝老爱亲、勤俭节约、抵制高价彩礼、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其中,同时各村还将环境卫生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建立“奖惩并举”的约束机制,推动村民行为习惯转变。
![]()
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 谢小涛 摄
宣传创新,浸润群众心灵。“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和睦日子才长久!”在杜家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员杨国玺用方言算“彩礼账”的场景引发村民共鸣。五亩乡组建多元化宣讲队伍,全年不定期开展理论宣讲,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更创新推出机关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移风易俗系列短剧,以诙谐方言演绎抵制高价彩礼、厚养薄葬等主题,线上播放量超30万次,让文明理念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传统节日期间,各村实践站开展戏曲展演、民俗活动,大年初一的“龙乡新春拔河比赛”聚集全乡各村500余名村民参赛,在欢声笑语中凝聚邻里情。
文明实践,凝聚向善力量。志愿服务是五亩乡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全乡紧扣春节、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策划开展“应景”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随节庆暖流浸润人心。
![]()
盘龙村“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谢小涛 摄
盘龙村的饺子宴是村里的“文明招牌”。活动当天,志愿者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和面、调馅、包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后,先送到村里孤寡老人家中,再邀请邻里共享美食。“吃着饺子唠着嗑,比自家过年还热闹!”78 岁的盘龙村村民张巧珍说,这样的活动不仅暖了胃,更拉近了邻里距离。
重阳节当天的敬老院里“银发暖银发 重阳更温情”活动同样温馨。医疗志愿服务队开设“床边诊室”,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量血压、查心肺、建立健康档案;“以前重阳节就盼着子女来,现在志愿者比亲人还贴心!”敬老院老人张世庄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截至目前,全乡已创建三门峡市级文明村10个,灵宝市级文明村实现全覆盖,文明创建与志愿服务形成良性互动。
![]()
饮水工程顺利实施 谢小涛 摄
示范引领,绘就和美画卷。在白马村,时任第一书记王高峰带领村民改善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新建蓄水池4座,通过“村规民约+专人督导”模式破解人居环境“脏乱差”难题,更引导群众新增中草药、烟叶种植各100亩,实现乡风文明与产业发展双提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杜家洼村党员伍高华主动承诺抵制超标酒席,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如今的五亩乡,高价彩礼少了、勤俭节约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助友爱多了,从红白事简办到日常文明养成,文明新风已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让‘红马甲’点燃山乡,让崇德向善浸润心灵。”五亩乡党委书记邢亚娇说。随着移风易俗的不断深入,文明乡风正为五亩乡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一幅产业兴旺、民风淳朴、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谢小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