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理想》是西安外国语大学话剧社在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上演出的一部结合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而原创出品的一部优秀剧目。整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李想展开叙述,通过话剧舞台表演和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即将面临毕业的李想从最初的懒惰,散漫,迷茫到最后逐渐找寻自我,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以主人公为核心的其他人所构成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部原创话剧在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中最终获得三等奖,主人公李想的饰演者王植获得了“最佳表演奖”。虽然话剧未能夺得第一,但在很多方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值得研究。在此,笔者就其整个剧目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
一、故事情节简单但不拖沓
整个故事选取的是一个因父亲企业破产倒闭而受到严重影响的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形象的李想。故事的开始,以故事中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女友笑笑为导火索,在与他关于考研与找工作的选择的争论中逐步引出后面所发生的一切。在寝室每天玩着游戏,吃着泡面,睡着懒觉的李想,朋友一个接一个地“拜访”,得知当初一起散漫的朋友如今都在寻找或者找到工作,李想才开始了自己追求理想的漫漫长路。在寻找工作的途中,他总是各种碰壁,在奇怪的电影公司实习,面对导演无理的要求,李想最终还是离开。后来向父亲的朋友寻求帮助,却因为代写情书发现告白对象是自己的女友。后来因一起小偷事件而小有名气,即将结尾处,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李想。而最后,李想也顺利毕业,并与女友笑笑幸福地在一起。
整个故事脉络简单清晰,可以说是我们通常见到的那种“狗血剧情”。但是故事情节并没有显得很拖沓,场与场之间衔接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也正是这样的故事,才更能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将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学子的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主题思想鲜明且引人深思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话剧中也包含着从多重角度可以分析的鲜明主题。以李想的个人现实生活的叙述有一个明朗清晰的主线,而在每一场的话剧情节中,又鲜明地表达了不同时间段下李想的思想变化,同时也可以在每一场中明显地总结出不同的思想主题。就整个剧目来说,最突出的大主题就是“理想与追求”。话剧剧名“李想的理想”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个鲜明的主题思想。
![]()
话剧中,李想表达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理想转变过程,从小时候的解放军保家卫国,到后来的飞行员遨游天空,到中学时期现实的理想追求,考进一所重点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李想也有对自己梦想的美好规划,也有中学时期为考进重点大学的努力追求。他也说过,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是如此之大。现实的无情导致他开始懒惰,开始散漫,碌碌无为,无所欲无所求一般,最后彻底迷失自我。而在剧中李想开始追寻自我的同时,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他由出场时对现实的逃避,然后又被迫接受现实,直到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并努力改变自己,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唯有面对挫折面对现实的不公,勇于挑战,勇于追求,才会真正地去实现自我价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就可以描述他的漫漫逆袭路。
不难看出,在每一场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不同的主题。寝室聚众打牌的剧情,他的朋友把握住了身边发展的机会,成功找到了工作。这点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学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好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有句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当然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拒绝传销同学邀请的片段以及后面追赶小偷的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守正直人格的李想,同时那位误入传销组织的同学和小偷们,也时刻在警示着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尤为重要。不轻易相信他人,同时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做到脚踏实地。所以说,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创出品的这部话剧虽然是一个简单平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但每一场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引人深思。
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演员表演淋漓尽致
由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系2012级表演专业学生王植所饰演的李想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所有情节围绕着李想展开,所以在李想这个人物角色的塑造和舞台表演上尤为重要。因为李想之一主人公所处的时间空间与演员王植本身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同的特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的就是现在某些大学学子的现状,所以对于王植来说舞台表演无需刻意迎合,表演难度相对较低,这也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将李想的角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贯穿整部话剧,不难看出李想的人格魅力。拒绝传销同学,恪守了他的正直;拒绝女友的安慰和帮助,维护了他的自尊;揭穿小偷真面目,坚守了他的善良。他不仅仅是一名大四学子,更是正直善良的化身。
![]()
剧中其他人物形象同样也具有鲜明特点。其中令笔者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想的女友笑笑,还有那与之搭戏的“导演”。李想的女友在舞台表演上也极具代入感,在开场和李想的争吵中,瞬间有种想让观众“吃瓜”的感觉。她的神态,动作的表演都与主人公配合到位。她的演绎为这部话剧的表演更增添节奏感。在李想面临人生的迷茫,她主动为李想提供选择;在李想面对一次又一次现实打击的时候,他她依旧没有放弃李想。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善良女孩,经过演员的演绎,让角色生动了起来。剧中的那位“导演”在一部严肃的剧目中显得尤为突出,他的肢体动作,一举一动,语言表达,夸张的表演方式给剧情增添了幽默的味道,让观众忍俊不禁。语速快,动作惊人,这也是他自己对表演艺术的独特追求,更具自己的特色。在李想叔叔告白的情景片段中,群众演员的表现也让笔者瞬间注意到。充分展现出了凑热闹的精气神,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刻。真切地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好奇姿态,使话剧更具真实性。
四、台词精炼且包涵哲理
剧中有一句话说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切努力奋斗,都是以有充分的准备和完备的规划为前提的,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机会,也才会有追求理想的方向。
![]()
话剧结尾处老师的出现,并用一席话点醒了李想。在这里,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更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李想前行的道路。他说“还是那句话,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巧妙地运用了影视剧主题曲的歌词,告诉李想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出彩。老师还说“逃避不是办法,勇敢面对才是王道”,老师的语重心长,字字珠玑不仅仅是在教导着剧中李想这个人物,也是在教导着如今悻悻学子,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挫折接踵而至,选择逃避是愚蠢的行为,而那些勇于向挫折发起挑战,敏于解决困难的人,才会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才会活得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舞台设计略有瑕疵
从整部话剧舞台看,在物品摆放,灯光,服饰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究其细节处,总是感觉缺点美的享受。
首先是从整体布局来说。剧情大部分是在李想寝室进行的,而寝室就简单的桌椅,一架上下铺的床,一扇贴满墙纸广告的门。但给观众一种,这样的寝室住着很不习惯的感觉。后面李想叔叔告白的场景布局,或许由于场地较小的缘故,加之来来往往群演的人数较多,本来不大的场地,加上一些装饰物品,导致舞台看起来拥堵,杂乱。
![]()
其次,灯光问题。在灯光与剧情,场景需要之间有些许不协调。比如在每一场的转换过程中,黑幕的时间略显过长。在老师回忆李想女友托老师嘱咐的话时,李想女友有出场,但最后离场时女友处的灯光未全黑,女友便匆匆下台。在灯光处理的问题上,一些小瑕疵也会影响整部话剧的演出效果,也会影响观众的审美。因此,在话剧演出时,必须要求演员舞台调度的灵活,同时也要要求后台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技术。
另外,整部话剧让笔者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李想在追赶小偷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话剧舞台上,因场地问题而适当加入视频录制固然是可以的,但必须做好细节处理与衔接。在《李想的理想》这部话剧中,运用了这个方法,但是在细节处理上略有不当。放置时间略长,仿佛电影片段,与现实的话剧舞台略显冲突,也导致视频前与视频后的衔接不流畅。最后是音乐,音箱以及服饰等问题。在服饰上,并无太大问题,就是简单的符合当代学生身份的服装。话剧结尾处,播放的是歌曲《我相信》,完全符合该话剧的思想主题。
![]()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对话剧《李想的理想》进行的简单评论,并对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整部话剧是成功的,通过该话剧我们也发现了当代的一些社会问题,大学生失业形势严峻,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误入错误的道路。这也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当代大学生必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自己的未来人生绘制蓝图,努力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世智.走进市民社会的一次成功努力——简评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的戏剧社团[J].艺海,2018(12):10-13.
[2][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3)[M].满涛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4.
[3]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3-210.
[4]张晓坤.“小人物”的逆袭——评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
[5]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