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谊,藏在半生风雨的追随里,到最后只用几个字,就道尽了所有的重量与不舍。
陈诚的军事底子,来自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时,已经有了扎实的军事素养。当时他只是个普通学员,一次夜间自习,蒋介石查哨看到他在灯下研读《三民主义》,聊起军事和时局,陈诚应答有条理,这个认真的年轻人让蒋介石留了心。北伐战争中,陈诚担任炮兵连长,惠州战役里,他亲自架炮轰击城墙,炮弹精准命中目标,为部队攻城打开缺口,蒋介石当场表扬他“勇敢沉着,指挥得当”,从此开始对他另眼相看。早年陈诚还曾受邓演达引荐加入粤军,后来1931年邓演达被捕,他还多次出面求情,透着几分人道主义立场。
1932年,陈诚与原配夫人吴舜莲离婚,在蒋介石夫妇的促成下,他与谭祥结婚,两人相濡以沫,往后的岁月里,谭祥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中原大战时,陈诚已经是师长,他率领部队在河南民权县与冯玉祥的主力激战,死守阵地三天三夜,硬生生顶住了敌军的轮番进攻,为全局胜利争取了时间。战后蒋介石提拔他为第十八军军长,这支军后来发展成国民党的王牌部队,陈诚也逐渐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骨干,有人说他是“小委员长”,这话不算夸张,蒋介石不管是军事调度还是政治安排,很多时候都会先听他的意见。
抗战爆发后,陈诚更是独当一面。武汉会战中,他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百万大军与日军展开拉锯战,这场仗打了四个半月,中国军队付出4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日军14万余人,硬生生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迫使日军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40年枣宜会战失利后,宜昌失守,1941年陈诚临危受命接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赶赴前线重新调整部署,组织反攻宜昌,虽然最终没能收复失地,但稳住了西南大后方的门户。那些年里,他常年驻守前线,风餐露宿,好几次都在日军的轰炸中险象环生,谭祥在家牵肠挂肚,却从不说半句阻拦的话,只默默给他寄去衣物和药品。
![]()
内战时期,陈诚被派往东北主持战局,最终失利,但蒋介石并没有过多指责他,反而让他退守台湾,负责整顿防务。当时的台湾局势混乱,经济凋敝,还有大量溃兵和难民涌入,陈诚临危受命推行土地改革,先搞“三七五减租”,再到1951年的“公地放领”,1953年又推进“耕者有其田”,把地主的土地合理分配给农民,稳定了粮食生产;同时整顿财政,打击贪腐,让台湾的社会秩序慢慢恢复。蒋介石后来退守台湾能顺利站稳脚跟,陈诚的这些铺垫功不可没,连周恩来都曾称他是“爱国的人”,肯定他在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上的贡献。
1954年,陈诚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之后又兼任行政院长,大小事务一把抓,常年超负荷工作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1963年,他被查出胃癌,多次手术治疗都没能控制病情,体重从原来的140多斤降到不足100斤。蒋介石得知后,经常派医生去给他会诊,还亲自去病房探望,两人相对无言,只是拍着对方的手,眼里都是感慨。谭祥则日夜守在病床前,喂饭、擦身,陪着他熬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夜,看着丈夫被病痛折磨,她背地里不知哭了多少回。
![]()
1965年3月5日,陈诚在台北病逝,享年67岁。临终前他留下三条遗言:团结、共患难、党存,只字未提反攻大陆,在岛内引发不小争议。消息传来,蒋介石悲痛不已,他亲自为陈诚题写挽额:党国精华,还拟了一副挽联: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这四字挽额和挽联,道尽了陈诚一生对他的追随与付出,也藏着他对这位心腹重臣的惋惜与不舍。
追悼会上,谭祥扶着灵柩缓缓走过,当看到蒋介石题写的“党国精华”四字挽额时,她再也忍不住,当场泪如雨下。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四个字不仅是对陈诚一生的评价,更是他半生辛劳的见证。从保定军校的学子,到黄埔军校的学员,从驰骋沙场的将军,到坐镇台湾的重臣,陈诚这一辈子,确实为蒋介石心中的事业耗尽了心血。
![]()
谭祥的眼泪里,有对丈夫的思念,有对他一生操劳的心疼,更有对这份君臣相知、夫妻相守的不舍。她跟着陈诚一辈子,见证了他的荣耀与低谷,陪着他熬过无数艰难岁月,如今人去楼空,只留下这四字评价,怎能不让人落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