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游客在钟楼街边玩边拍
落日熔金、林木斑斓、飞鸟为伴,宛如一幅油画。傍晚,26岁的程诚将汾河湿地公园拍摄的一组照片发到网上,立刻有网友点赞“美极了”。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太原打卡攻略”“家乡有多美”等话题持续升温,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愿意体验、拍摄、分享城市之美,让这座千年古城在社交网络上频频“出圈”。
发现家乡美
“钟楼书院的檐下木椅与文创书架同框,拍出来超有韵味!”市民刘洁分享的一组照片,在小红书上获赞不少,评论区有不少求拍摄技巧的留言。
如今在太原,有许多年轻人像刘洁这样,喜欢在城市漫步中挖掘身边的“小确幸”。除了传统景区,还找到不少新亮点和新玩法。
“平时真没留意过,西山藏着这么多‘宝藏角落’。”24岁的张玥,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西山打卡照,引起不少本地网友的共鸣。照片上,她坐在西山万亩生态园半山腰的木质观景台上,手里举着用捡拾的松果、松针制作的拼贴画。身后,是层林尽染的生态美景,看上去非常治愈。
张玥说,原本和朋友来徒步,没想到沿途有很多惊喜,忍不住拍照发在网上“炫耀”。
乐当“推荐官”
“90后”导游王浩说,现在带团时经常看到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以前游客拍了就走,现在会主动询问历史典故,拍出来的内容更有深度”。
21岁的王宇辰在太原上大学,利用空闲时间,拍摄了几条“太原老字号新玩法”视频,从六味斋的非遗酱肉到双合成的国潮点心,累计播放量超50万次。“家乡有很多老味道,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掉。”一名在江西打拼的太原人看过视频后留言。
市民张强,闲暇时喜欢走街串巷拍摄太原美景,把剪辑后的视频发在自己的“岁月不动声色”微信视频号上。崛围山、太山、玉泉山等周边山峦,迎泽大街、西中环路等城市主干道,都是他镜头里的“常客”。他说:“家乡越来越美,住在这样的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想用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也能看到太原的美。”
如今在太原,这样的“家乡推荐官”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分享自带流量效应,每一件作品,都能或多或少引来关注。正如张强所说,看到外地网友给太原点赞,觉得很自豪。
认同感提升
11月初,在太原待了半个月的北京游客韩远方依依不舍地离开。他坦言,自己是被网友分享的“上午看天龙山石窟、下午品乾和祥花茶”的松弛感攻略吸引,专程到太原深度游。来了以后,返程计划一再延期,实在不想走。
韩远方对于太原的感受,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太原游客整体过夜率达64.19%,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深度体验。
有专家认为,人们“炫家乡”的底气,源于太原文旅的持续火爆。近年来,“体育+文旅”“音乐+文旅”“古建+文旅”的跨界融合,让文旅资源焕发新活力。他们乐意去分享,本质也是对城市认同感的提升。
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平台,“炫家乡”逐渐形成“体验—分享—引流”的良性循环,让更多外地人有机会了解太原的多元魅力。同时,也带动本地文创、餐饮等行业创新,比如文博场馆推出网红文创、老厂区爆改工业风小店铺等,这些成为年轻人分享的新素材。
每一次“炫耀”,既传递了家乡情怀,也为文旅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让千年龙城在新时代焕发别样光彩。李涛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