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9点,乌克兰前线第25旅通信官安德里打开无线电静默,说了一句后来传遍互联网的短句:“我们的卫星地图全花屏,像有人把墨汁洒在了谷歌地球上。
![]()
” 两秒后导弹呼啸,他成为最新一名被俄军电子战“柳托夫”锁定的报话兵。
![]()
短短三天,红军城外2 500名守军正在经历一场新型“降维”围剿: 信号被掐断、直升机被接管、撤离像赌博,甚至向指挥部求援都可能招来杀机。
1. 俄军的“隐形铁幕”怎么工作?
把“柳托夫”想象成一只巨大的电磁手:
- 它先捂住GPS,让乌军无人机找不到家;
- 再伸出“遥控器”功能,干脆把无人机拐跑——要么强制返航、要么直接栽进乌军阵地;
- 最后,这只手还会拍肩膀提醒炮兵:坐标在这儿,快打。
前哨观察员把被夺控的无人机叫“幽灵货”——屏幕上本来标着红色敌方标志,一秒后闪成绿色自己人,再下一秒就变成橘红色火球。
乌军统计,10月救援直升机出勤成功率高达47%,11月1日起暴跌到12%,8架“黑鹰”折戟,全都栽在同一招上。
2. 红军城2.5 km²口袋里的“断网求生”
包围圈现在比三天前又瘦了1/3。第25旅487人投降后,留下一个空荡的战壕网,像剥开的橘子壳。
俄军TOS-1A温压火箭弹按图索骥轰过去——白天点火,夜里补刀,连“趁黑突围”的机会都给掐掉。
最棘手的是“内部社交网”崩了:
![]()
- 卫星电话被干扰后,营与营只能靠传令兵;
- 传令兵的必经之路已经埋了“柳托夫”标记的炮弹。
有士兵拍了15秒视频上传TikTok,画面里两桶水、一张纸条:
“指挥部:请空投弹药到这个坐标。
” 三小时后,俄军无人机回了他一罐凝固汽油。
这就是“断网”的后果——战场变成盲盒,你递出的每一个请求都可能直接交到对面。
3. 亚速军的“哗变多米诺”
11月2日晚,第79机械化营突然撤出战线,指挥官录视频:
“我不带弟兄送死。
” 这段11秒的话被基辅真理网截屏疯传,成为“拒令”的社交模板。
第二天早晨,两个亚速旅跟风:“固守罗金西克可以,送外卖式的突围不干”。
乌克兰总参谋部派督战队赶去堵人——结果督战队也堵车:公路被“柳托夫”遥控无人机炸成麻花。
一位士兵吐槽:
![]()
“上面要我们玩命,可敌人连我们微信群都接管了,这仗怎么打?
西尔斯基连夜撤换亚速军主帅,新官安德烈·比列茨基是亚速营老资格人物。
原以为“同类好说话”,可老亚速不买账:“你当年带我们打马里乌波尔,如今要我们去填坑?
” 抗命因此继续发酵。
4. 国际援助的“二次冻结”
美国原定在11月中旬交付12架UH-60M,现在改成“先评估战场适用性”。
翻译成白话:五角大楼担心,“柳托夫”分分钟能让12架新机变成12堆废铁。
对乌军来说,这意味着最后的空中逃生舱被抽走。
红军城的守军像被困冰洞里的登山队:没直升机,只好靠徒步往外爬——可俄军TOS-1A和“柳托夫”早已把路线变成火海。
5. 下一步:三种可能
a) 政治止损
![]()
如果11月5日的国家安全会议真的决定“放弃波克罗夫斯克”,乌军可以顺势把包围圈2 500人编成诱饵,拖时间、保装备,把“政治错误”包装成“战略转进”。
b) 强行突围
乌克兰军方仍在做沙盘推演:挑凌晨3点,趁TOS-1A热机真空期,徒步穿树林、过湿地。
但俄军公布的红外无人机监测画面显示,“柳托夫”在3 kHz~10 kHz频段留了窗口,专抓夜行热能信号——突围成功率评估低到9%。
c) 内部分割
若哗变扩散,亚速系与普通旅可能分化:前者守、后者撤。
俄军乐见其成,用“围三阙一”老办法,把缺口留给最不想打的部队——人心散了,防线自然塌方。
结尾,回到开篇那位通信兵安德里。
他的无线电最后一句话被战友录音:“兄弟们,别用我们的频道,敌人在线。
” 这句话被传回基辅后,乌克兰国防部内部流传一条备注:
“当无线电静默成为唯一的联络手段,‘降维打击’就完成了。
红军城的下一步走向,取决于乌克兰能否在静默中重新连上自己的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