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穆斯林说,伊斯兰世界辉煌过,对人类的科技文化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这个说法属实。
自从先知穆罕默德聆听神启创建伊斯兰教,伊斯兰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先进的信仰,穆斯林的组织形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更合理更高效的。伊斯兰开始迅速扩张,伊斯兰信仰被更多的人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科技文化的大发展:阿巴斯王朝建立了旨在推动学术交流、发展和创新的“智慧宫”;阿拉伯帝国展开的一场持续近两百年的“百年翻译运动”,大规模搜集、整理、传播古希腊、古罗马和东方的波斯、印度、中国的科技文化知识,为日后促发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并将人类带入现代文明时代打下了关键基础;穆斯林世界的哲学、医学、数学等领域的成就在超过五百年的时间范围内在这个世界上“遥遥领先”;经济上,阿拉伯帝国乃至后来的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交流的商路,商业繁荣,经济发达。
在伊斯兰帝国繁盛时期,基督教被压缩得很惨。倭马亚王朝全盛时期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前锋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国;奥斯曼帝国更是吞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三次围城维也纳。基督徒被穆斯林打得抬不起头,所控制的领地都是欧洲的高纬度地区,日照不足,农业生产不如穆斯林控制的更低维度地区发达,只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苟延残喘。
![]()
![]()
人性就是如此:越强大就内心越自信,对外表现就越宽容;越弱小就越自卑,对外表现就越极端、越敏感。
苏莱曼大帝执政时期,跟开明的奥斯曼帝国相比,基督教国家才是显得更“敏感”的一方:你不能在基督徒面前说基督教的任何缺点。异教徒到了基督徒的土地上,会被强制要求按照基督教会的仪式规矩行事。而作为穆斯林的苏莱曼大帝则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尊重每个异教徒的仪式和习惯,不强制要求治下的臣民和外来者与自己信仰一致。那个时候,更自信更从容的是穆斯林,更自卑更敏感的是基督徒,跟今天比起来简直是“倒反天罡”。
![]()
跟现代文明比,古代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强大可以任意欺凌弱小,弱小如果不想方设法让自己强大起来就可能面临灭亡。基督徒简直被穆斯林逼到了绝境,那就只能改变,欧洲才有之后的文艺复兴,大航海,并后来居上。
改变总是痛苦的,没人想改变。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世界的保守和顽固不次于今天的伊斯兰世界。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塞尔维特被烧死,反驳“地心说”的布鲁诺被烧死;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革命的过程充满了刀光剑影;中世纪欧洲几百年的“猎巫运动”造成对女性的严重迫害,那个时候的伊斯兰世界会谴责基督教世界“迫害女性”,在今天看起来,“曾经有段时间穆斯林竟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谴责基督教世界的女性地位太低”,是不是觉得很魔幻?
但不改变就会灭亡,基督教世界会被伊斯兰攻灭,那再痛苦也得去改变。中世纪拥有对社会严密控制的基督教会并不想放弃权力,在人们为了强大、为了解除思想束缚的斗争中,基督教会不得不放弃权力;中世纪,《圣经》的原教旨主义者也认为经书上的每个字都是神圣的,不可更改,不可随便解读,但落后的现实逼迫他们妥协;茫茫海洋实在太危险,如果陆地上能过得下去,欧洲人也不愿意冒险去航海,但“基督教面临被伊斯兰世界攻灭”的现实逼着他们不得不扬帆远航。
如果穆斯林世界按照今天“圣母”们对待弱小的原则,在中世纪的时候尊重落后的基督教世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接纳在家乡活不下去的基督徒来到穆斯林世界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和生育补偿、信奉“我弱我有理”处处让着基督徒,那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大概率不会有“文艺复兴”,不会有宗教改革,不会有“大航海”,欧洲“落后的基督徒”如瘟疫一般扩散,将当时来讲算是先进文明的伊斯兰世界拖入像欧洲那样的“黑暗的中世纪”也说不定,如果这种事发生,那就是人类文明的大倒退。
现代文明建立之前的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和碰撞”,基本都是“弱肉强食”规则。不能用现代的文明规则去要求古人。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屠杀了印第安人,其实在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接触的最初,印第安人也屠杀欧洲人。哥伦布第一次远航,返回的时候留下39名欧洲人在美洲,等哥伦布第二次回来的时候,这39人已经全部被印第安人杀死了;欧洲的航海家来到非洲,欧洲人屠杀非洲人或者将非洲人贩卖为奴隶,但也有欧洲人被非洲人捉去杀死甚至直接吃掉的记录;说乾隆灭绝准噶尔很残忍,但当时的清军如果落到准噶尔人手里,也会被残忍对待。所以对于当年的“更强势一方的文明欺凌更弱势一方的文明”,决不能站在现代文明建立的今天用现代文明的标准简单地对其谴责,而应该按照历史分析的方法和标准,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古人:那种种现象其实也不过是“文明战胜野蛮”而已,因为在那个年代,更文明的一方往往有着更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和碰撞”,对抗或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由文明的一方战胜野蛮的一方,总比文明被野蛮战胜要强。欧洲文明战胜印第安文明并取而代之总比印第安文明战胜欧洲文明并取而代之要强, 欧洲文明战胜黑人文明并取而代之总比黑人文明战胜欧洲文明并取而代之要强,虽然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剑与火”、“血与泪”,用现代文明的标准去看相当残忍。
现代文明建立之前的文明冲突可以对对方“亡国灭种”,这就要求落后文明的统治者必须“穷极思变”,否则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会一起玩完,被更强大的文明攻灭。现代文明建立之后的规则变了,再强大的文明不可以对弱小文明“亡国灭种”,由于越是落后的文明,等级制度越森严,统治阶级享受的特权就越大,在“维持落后文明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落后文明引入先进文明创造的“先进的器物”会让落后文明的统治者活得比在‘文明世界’更舒服,通俗的说就是:在文明世界“人人平等”,但在落后的文明体制中,统治者可以做“人上人”,这当然更舒服。这就是当年慈禧老佛爷为什么非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因,她老人家想既能享受大清的特权又能用到西洋的先进器具,太完美了。
所以,对落后的文明来讲,现代文明建立之前的统治者更愿意改变以图强,现代文明建立之后,统治者反而因为没有灭亡之虞为了维持统治者的特权而更保守更不愿改变了。
这就是包括伊斯兰世界在内的一些跟基督教文明比起来“不那么先进”的文明更选择故步自封、不愿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特权阶层不愿意改变。
当然,本文不是鼓吹要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一个更懂得尊重和爱护弱势群体的时代是更有进步性的,但“爱护弱势群体”不能过犹不及,变得“牺牲效率”,甚至出现“劣胜优汰”的现象,这样反而会阻止人类文明继续进步。其实人类社会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淘汰一些人,文明的进步过程,就是随着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富足、自由、宽容,能养活越来越多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被善待,让被淘汰的人变得越少、被淘汰的过程变得越人性化的过程,但想做到“任何人都不被淘汰”,我认为哪怕文明再往更高程度发展,都不可能。文明进步,要做的是“让越少的人被淘汰、让淘汰的过程更人性化”,妄想“所有人都不被淘汰”,挽救“注定被淘汰的人”,其实是一种“不效率”的做法,造成 “劣胜优汰”,看起来很高尚,其实反而是在阻碍文明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