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国际新闻的朋友,最近一定经常看到巴以冲突的消息,爆炸、撤离、人道主义灾难,这些沉重的词汇不断冲击着视觉。
曾经,犹太人因二战中的悲惨遭遇被全世界同情,他们智慧、坚韧的形象深入人心,可如今,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却在加沙地带上演着令人发指的残酷行径,国际风评彻底逆转。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历史纠葛,一个曾被欺凌的民族,为何会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模样?
![]()
从受害者到施暴者的形象崩塌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军事冲突再度爆发,这一次的惨烈程度远超以往,加沙地带的医院、学校接连被炸,无数无辜平民在炮火中丧生。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国际社会的施压下,以色列承诺开辟加沙安全通道,允许平民转移,可当百姓拖家带口怀着希望踏上通道时,迎来的却是无情轰炸,现场惨不忍睹。
![]()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公然宣布每天仅保留4小时不轰炸时间,对于手无寸铁、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平民来说,这短短4小时根本不足以走出被包围的加沙走廊。
留在原地,是随时可能降临的炮火;尝试撤离,要么遭遇轰炸,要么在漫长路途上饿死,加沙地带俨然变成了人间炼狱,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曾经高举受害者旗帜的以色列。
![]()
曾经,人们提及犹太人,总会联想到二战中被纳粹屠杀的悲惨历史,自然对以色列多了一份同情,冲突初期,不少人只是旁观者,并未深入了解矛盾根源。
可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加沙的惨状被实时传递到全世界,人们亲眼看到以色列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对财物的劫掠,那份同情渐渐被愤怒取代。
就连一向庇护以色列的美国都开始态度松动,曾经声援以色列的公众人物也纷纷沉默,如此直白的暴行,再想为其辩解,无疑是丧失良知。
![]()
以色列的残酷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犹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基因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千年前说起,公元前,犹太人在大卫王统治下迎来鼎盛时期。
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这座城市也成为后来巴以矛盾的核心焦点之一,公元前586年,以色列王国灭国,大量犹太人被驱赶到巴比伦沦为奴隶。
![]()
此后漫长的岁月里,犹太人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先后依附于波斯、希腊、罗马等强大王国,但他们从未放弃复国的念头,在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犹太人两次发动起义。
均因实力悬殊遭到残酷镇压,第二次起义后,近60万犹太人被屠杀,罗马人还强迫他们离开耶路撒冷,迁徙到欧洲,试图通过融入其他民族分化他们。
![]()
可罗马人的算盘落了空,犹太人始终没能与欧洲民族真正融合,即便几千年过去,他们依然保持着独立的社会圈层,核心原因在于宗教与血统的双重绑定。
犹太人信仰犹太教,教义对教徒约束极深,且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自视甚高,难以接受其他宗教和民族的观点,在血统上,只要信仰犹太教或带有犹太血统,便被视为犹太人。
![]()
这种排他性让他们始终与外界隔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评价犹太教,认为其过分强调上帝权威,压制了个体的精神自由,扼杀创造力与积极性,还滋生出封闭、固执、自私的特质。
这种宗教信仰让犹太民族隔绝于世界,阻碍了文化交流,也让他们在漫长的流浪岁月中,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其他民族,而这种被孤立的经历,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民族执念,为日后的冲突埋下隐患。
![]()
流浪的经历给了犹太人一个意外的优势——跨地域的人脉与信息网络,当欧洲各条贸易线打通后,犹太人凭借这个优势迅速在商业领域崛起,成为富裕阶层。
可财富并没有让他们学会包容,反而催生了贪婪,他们发现,做贸易需要奔波劳累,而向穷人放高利贷是更省时省力的赚钱方式,当时,犹太人的高利贷业务得到了各国高层的允许。
![]()
因为他们会将一部分利润上交给国王,在封建制度下,欧洲穷人备受压迫,生产资料被垄断,还要承担沉重赋税,走投无路只能借贷。
而犹太人牢牢把控着借贷渠道,疯狂抬高利息,甚至让利息超过借款金额的一半,无法偿还债务的穷人,土地、牲畜会被抵债,甚至自身会沦为奴隶。
![]()
犹太人靠着这种剥削方式迅速积累财富,却也彻底激化了与其他民族的矛盾,引发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反犹高潮,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犹太人就像寄生在平民身上的吸血鬼。
而每当欧洲遭遇变革,统治者为了转移矛盾,也总会先拿犹太人开刀,可犹太人从未反思过自身行为的问题,反而将所有排挤归咎于没有自己的国家庇护。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让他们的民族性格变得更加偏执,也为后来的复国运动埋下了隐患,他们只想着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却完全无视了其他民族的生存权利。
![]()
19世纪末,犹太复国运动再度兴起,核心诉求是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他们考虑过欧洲、美洲甚至中国等多个备选地,最终还是选择了巴勒斯坦。
这个他们几千年前建国的地方,也是犹太教圣经中提及的应许之地,可此时的巴勒斯坦,早已不是一片无主之地。
![]()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巴勒斯坦人民在此世代居住,耶路撒冷也成为了巴勒斯坦的首都,犹太人仅凭宗教典籍就宣称对这片土地拥有正统权,本身就缺乏合理性。
更令人不齿的是,1914年已有8万犹太人迁回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民展现了友好态度,接纳了这些外来户,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让更多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
![]()
到1947年,当地犹太人数量已达60万,而西方势力为了在阿拉伯世界挑起争端,从中渔利,推动联合国通过决议,允许以色列复国。
1948年,以色列兵不血刃地夺走了巴勒斯坦65%的土地,将曾经接纳他们的巴勒斯坦人民驱逐、屠杀,这种农夫与蛇的行径,在以色列看来却天经地义。
![]()
因为在犹太教教义中,这是对上帝的忠诚,他们一边渲染自己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博取全球同情,一边用最残酷的手段掠夺土地、屠杀平民,试图通过扩张和文化侵蚀,掌控中东乃至全球的经济与政治权力。
几千年来,世界在不断进步,可犹太人的思想和信仰却始终停留在过去,甚至变得更加偏执,他们将自己的苦难归咎于他人,却用更残酷的方式将苦难强加给其他民族。
![]()
如今全球反犹情绪的高涨,并非种族歧视,而是对这种以信仰为名的残酷与掠夺的反抗,巴以冲突的本质,从来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而是一个民族执念与宗教排他性。
在历史积怨与利益博弈中催生的悲剧,当曾经的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信仰沦为暴行的遮羞布,留给世界的只有无尽的伤痛,希望这场冲突能早日结束,也希望人类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唯有尊重与包容,才能真正实现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