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记者:墨言
编者按
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行善积德、帮助他人”的宗旨,这个由澳中工商会发起,并获得澳大利亚各界华人的广泛支持的公益组织,二十多年来,在墨尔本华人社区中默默耕耘,帮助过无数遇到急事、难事的同胞,为社区注入温暖与力量。
今年11月16日,基金会将在墨尔本重新起航,举办“夜色与心光——慈善再次起航音乐会”,不仅是一次文化与音乐的聚会,更是一次慈善精神的传承行动。基金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打造百年基业,让行善积德的理念一代代延续下去。
同时,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侨领、年轻的新移民、留学生、企业家,无论来自中国五湖四海,大陆、香港、台湾等,只要国人谁在墨尔本遇到紧急困难,他们就能感受到有一双温暖的手,向他们伸出援助与支持。
这双手,正是由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提供。基金会不仅有温暖,更有完善的制度与传承,让善心可以持续流动。
![]()
本次活动并不涉及捐款活动。重启仪式的目的是向华人朋友、侨领、社团领袖传递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基金会,通过口口相传,在墨尔本有人遇到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想到找基金会并得到帮助。此次重启仪式还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房总领事、领事保护负责人王领事、侨务宋领事的支持。确保遇到需要援助的朋友,能找到对应渠道,获得及时帮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幸走进基金会会长和创始人金凯平先生的精神世界。通过他的讲述,认识这群在墨尔本华人社区中熠熠生辉的理事成员,了解他们的善行义举,以及基金会如何在平凡中传递温暖。
![]()
开场白
记者:金先生,再次见到您很荣幸。记得在上一篇采访《人人献上一点爱,这个世界会更美好》中,您曾承诺要介绍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的部分资深理事成员——那些您比作“繁花”的伙伴们。今天,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您的讲述,认识这些在澳洲华人社区发光发热的人。
金总双手交叉置于桌前,眼中泛起温暖的笑意。
金凯平:是的。这些老朋友,不仅是商界的企业家,更是慈善路上的同行者。他们的故事,值得被记住。
沈天馨——坚持与低调的慈善典范
记者:沈副会长靠1000澳元起家,买下家具厂。您觉得她像《繁花》中的哪个人物呢?
金凯平:她是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的副会长。一个英语不算流利年轻女子,在异乡白手起家。她有很强的坚持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轻言放弃。生活上,她非常节俭;而在慈善方面,却总是慷慨解囊,帮助那些更需要的人。
![]()
记者:那她是赚了钱以后才开始做慈善吗?
金凯平:金总会心一笑着说,你有所不知。她加入慈善队伍其实很早,买下家具厂不久就开始帮助有需要的人。她愿意省自己的钱,捐给更有需要的人用。她的低调与热心,是我们基金会一直倡导的精神。
林肯——善行无问东西的“大先生”
同样,在基金会,还有一位善良、慷慨而又出手大方的企业家,他叫林肯。他是一位印尼华人。做床上用品生意,而且公司相当有规模。在认识金总以后,他投资了很多房产。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收获颇丰。
金凯平:每次提起他,我总会想起那个在机场的故事。有一次澳洲企业家代表团回国访问。在回到墨尔本机场后,在行李提取处,我们发现林肯不见了。大家急得团团转,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帮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搬运行李去了出租车。最后,自己气喘徐徐,急急忙忙再跑回来取他自己的行李。他就是这样,总是默默帮助别人。在基金会里也是最大方的捐款人之一,做了很多好人好事。
沈永伟——不断探索的沈老板,
对慈善不忘初心
记者:沈永伟先生是澳中工商会第三任会长,他的在慈善基金会担任什么职务呢?
金凯平:沈永伟是基金会的秘书长。他是一位连续创业的成功者,他有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故事和经历最能体现我们那一代人的奋斗精神。1988年他来墨尔本,第一份工作完全靠运气。后来,他先开亚洲食品店,再进入保险行业,每一步都展现了他的商业敏锐的洞察力。他在墨尔本High St开的亚洲食品店,就像《繁花》里的"夜东京",是当时留学生们的"暖心驿站",帮助很大留学生和新移民。
![]()
钱恒裕——传递中国园林文化的慈善践行者
记者:今年(2025年8月)钱恒裕先生获得了澳大利亚OAM勋章,听说他也是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的?
金凯平挺了挺腰板,眼中充满自豪: Simon(钱恒裕)确实值得这个荣誉。他是第31届维多利亚州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这些年来,他一直积极服务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同时把中国盆景与园林文化介绍给澳洲主流社会,是将中国园林艺术引入澳洲的先行者。从最初在维多利亚市场摆摊卖盆景,到如今在地产和餐饮业的成功,他始终坚持“做生意要回馈社会”的理念,也是基金会坚实的支持者,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热心慈善。
![]()
康鹭翔——智慧与感恩并行的年轻创业者
记者:现任澳中工商会会长康鹭翔先生似乎是白手起家的典范?
金凯平:相比我们,康会长是年轻一代创业者。他每次见到我都会说,我是他的第一位导师。他很有智慧,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很年轻。后来一路发展都很顺利,从塑料厂工人做起,到创立留学生中的第一家运输公司,再发展到地产开发管理公司,如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
记者:他在慈善方面也积极参与吗?
金凯平:没错。他始终记得帮助过他的人,总说“先学做人,才会做事”。在基金会里,他也非常热心,愿意将自己的能力与资源回馈社区。
阿彪——慈善热心的义气商人
记者:据说,理事成员中有一位生意人就像《繁花》中的范总?
金凯平:我们都亲切得称呼他,阿彪。他很有经商头脑,来自浙江宁波,做事精明又团结。他13、4岁的时候,就已经挑着货郎担卖东西了。阿彪在澳洲经营汽车零配件生意,同时拓展到新西兰和美国。他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只要金先生捐钱,我就一定捐一半。”他是基金会最积极的捐款人之一,义气与热心兼具,这也是我们团队最珍贵的精神之一。
王人伟——活力与组织力兼备的活动总指挥
记者:金总,能否介绍一下这次慈善重新启航音乐会的外场总指挥王人伟先生?
金凯平:王人伟是我们中最早下海经商的企业家之一,从家具生意到咖啡馆——并且这家咖啡馆是中国留学生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他总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擅长组织各类大小型活动,策划能力强。有一次,澳洲青年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时,我们在路上突然遇到交通障碍,王人伟毫不犹豫地下车疏导交通,确保大家顺利前行。这种临场应变能力,也让他在基金会的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次音乐会由他担任外场总指挥,再合适不过。
![]()
徐小丽——民乐精神与多才多艺的艺术总监
记者:徐小丽女士似乎是位多才多艺的女性?
金凯平:我最初认识小丽的时候,她在唐人街拉二胡。她能在澳大利亚传播民乐的精神,实在可嘉。原来她本身就是艺术家,却能放下身段,在街头拉二胡,这也是成就今天她辉煌成绩的原因。有点像《繁花》中的李李——极具魅力,又负有经商头脑。2009年她创办新东方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如今,她仍然义务教学,学生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这次音乐会,她担任我们的艺术总监,把专业与热情都带给了每一位观众。
![]()
徐云兰——犹太人智慧
与慈善心并存的投资者
记者:徐云兰女士在房地产投资上很有眼光?
金凯平:她早年在Brighton买下一批豪宅,获得了数十倍的收益。她身上有典型的“犹太人烙印”——眼光独到、投资精明、做事务实。从地产中获得财富后,她从未忘记慈善。只要基金会有活动,她总是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支持社区。
赵力备——将艺术融入经商的勤奋践行者
记者:赵力备先生做化工的经历很特别,他又是如何加入基金会的呢?
金凯平:赵力备一生都勤奋努力。他原本是艺术院校的专业人才,但后来把所学的艺术理念巧妙运用到经商中,形成了独特的商业艺术。他加入基金会时曾说过一句话:“有一分钱就出一份力。”他的朴实和勤奋,让我们非常敬佩,也体现了基金会理事的精神风貌。
![]()
宋妙玲——以微薄之力汇聚慈善江河
记者:宋妙玲女士是一位怎么样的慈善家呢?
金凯平:宋妙玲为人谦逊,她总说自己要做尽"微薄之力",但正是这点滴之力,汇成了我们慈善事业的江河。她从到服装厂工作做,到创业做干洗店——一步一个脚印,就像《繁花》中的汪小姐,有理想,有抱负,同时,内心细腻。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韧与善良。
![]()
记者:听完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海外繁花图"。
金凯平:金总停顿了一下,看向窗外。是啊,我们这一代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创业,如今是时候把这份力量重新汇聚起来。11月16日的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爱心的集结号。我们期待与所有老朋友,以及新朋友们一起,共同点亮慈善的"心光"。
二十载善举,温暖跨越海洋与时光
记者:金总分享的理事成员的故事非常精彩。能否也请您分享几个基金会做过的善举?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个组织的价值。
金总眼神变得深远,陷入回忆。片刻后,金总又开始满腹热忱的介绍。
金凯平:我来说三件,让我印象深刻的爱心公益吧。大约在20年前,一位叫贺贺的湖南留学生,在墨尔本读书期间,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此时,金总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语气变得沉重。这对无法享受澳洲医疗福利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记者: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揪心。基金会是如何帮助她的?
金凯平:我们得知情况后,立即与《澳洲侨报》联合发起募捐。募集善款总额3万多澳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慈善基金会,小额善款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现在来看,这个数额很小,但当时是可以救命。
记者:在当年来说,这是可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了——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那么后来贺贺的情况如何?
金凯平:此时,金总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这是最令人欣慰的结果。贺贺在经过治疗后不仅康复了,还回到了中国休养。不仅如此,一年后,她又重新回到墨尔本完成学业。记得她再次见到我时,是个墨尔本的冬天,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金总,虽然我的手很凉,但心很热。"——这句话,让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记者:这真是一个大圆满结局。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第二个善举是?
金凯平:2009年2月的那场维多利亚森林大火,是每个澳洲人心中永远的痛。210人遇难,41万公顷土地过火,1800多栋房屋化为灰烬,近百万头牲畜和野生动物葬身火海......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至今想起来都令人心痛。当时我们觉得,既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应该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金总一边说着,一边用手笔画着当时受维州火灾影响的北和东北部地区。虽然我们无法像消防员那样冲在一线,但我们的善款送到救灾前线,至少让灾民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记者:基金会做的第三件善举是什么?
金凯平:2000年初,中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七大流域同时遭遇暴雨洪水,受灾程度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虽然我们身在澳洲,但心系故土。最终我们慈善基金会的理事们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捐赠了5万多澳元。这份爱心,跨越了重洋。
记者:从帮助留学生到援助灾害,基金会的善举真是令人动容。
记者手记:
在金凯平先生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中,11位企业家的形象逐渐清晰。他们各有精彩,却共同拥有着一颗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这部"海外繁花"的故事,因慈善而更加动人,因重逢而更具深意。夜色终将散去,而心光永远闪亮。
在这片象征“四海一家”的土地上,我们以音乐为桥,以善意为光,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汇聚一堂,共襄慈善盛举,援助那些需要紧急求助的人。
活动时间:11 月 16 日(周日)晚6点
报名截止日期:11 月 12 日(周三)晚6点
活动主题:夜色与心光——慈善再次起航音乐会
欢迎华人领袖,社团领袖、新移民、青年留学生、慈善机构代表、优秀企业家一起参与
以音乐为桥,善意为光。
让每一个身在异乡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同胞的温暖。
请微信扫描二维码,联系基金会报名
名额有限,报各从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