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
夜色为北京地铁土桥列检库拉上帷幕,当最后一班列车缓缓回库,城市逐渐沉静,这里的灯光却愈发明亮。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车底与车厢之间,手电筒的光束如探照灯般扫过每一个部件,不放过丝毫隐患。他就是北京地铁运营二分公司1号线检修中心现场工程师刘林,一位用12年光阴诠释“精检细修,万无一失”的列车守护者。
自2013年入职以来,刘林从一名普通检修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现场工程师。十二年寒来暑往,列检库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列列车的“脾气秉性”,他都了然于心。对他而言,工作从不是始于班前点名,提前半小时到岗早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这静谧的半小时里,他沉浸在车辆运行数据与故障记录中,像医生研读病历般细致、精准掌握每列车的“健康状态”。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了解车辆状态,检修工作就是盲人摸象。”这是刘林常挂在嘴边的话。班前会上,他不仅合理分配任务,更反复强调检修规范、工艺标准和车场安全规定,要求班组成员劳保着装整齐,用细节筑牢“车安全,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夏季的列检库闷热潮湿,是地铁列车电路故障的高发期。刘林带领班组展开“地毯式”排查,从保障行车视野的雨刷器、大灯,到关乎乘客舒适度的空调系统,再到决定运行安全的牵引制动、受流器及高压部件,他逐一检查、逐项测试。车底地沟阴暗潮湿,他弯腰弓背,一待就是数小时,汗水浸透工服,混合着地沟的潮气,在身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他却毫不在意,“我们多流一滴汗,第二天乘客就多一分安全。”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功消除多项潜在隐患,让列车在酷暑中平稳运行。
列检库的冬天寒风刺骨,夏天烈日灼人,但恶劣环境从未动摇刘林的坚守。“干检修这行,就不能怕脏怕累,怕就别干!”这句朴实的话,是他的职业信条,更是他的行动指南。面对复杂机械故障,他凭借12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娴熟技能,严格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一丝不苟地排查、维修。对质量的极致追求,让他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十佳检修能手”等多项荣誉。在多次重大运输保障任务中,他坚守岗位、日夜奋战,以“零失误”交出完美答卷。
“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刘林始终保持着谦逊与严谨,“确保每一列上线列车安全可靠,是我最大的责任。安全没有终点,我们的工作永远从零开始。”12年坚守,他用匠心守护初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
□本报记者 周美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