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金厨银卫”,卫生间装修绝对是家里最值得投入的空间之一。但正因为功能密集、细节繁多,这里也成了装修翻车的“重灾区”。我家装修完入住半年,卫生间留下的遗憾简直能写一本《避坑指南》。
今天就用我的血泪史,提醒你卫生间装修中那些烧钱又闹心的坑!
![]()
1. 颜值至上的小白砖,贴完我就哭了
当初为了北欧风,毅然选择了10x10cm的小白砖。效果是真的好看,但人工费直接翻倍。更可怕的是,密密麻麻的砖缝成了清洁地狱,每片砖的四周还容易渗进污渍,白砖逐渐变成“灰砖”。
避坑建议:喜欢这种风格,可以选择30x60cm的大砖印格子图案,效果相似且易于清洁。或者选用釉面质量好的面包砖,减少渗透可能。
![]()
2. 黑色龙头花洒,留下的不是水渍是我的泪
被网图种草了黑色哑光花洒,高级感十足。结果每次洗完澡,上面布满白色水垢,必须用专门的清洁剂每天擦拭,否则就斑驳不堪。本地水质偏硬的地区,尤其要慎重选择。
避坑建议:优先选择枪灰色或铬色(亮银色)的花洒龙头,耐脏耐水垢。如果实在喜欢深色,一定要安装软水系统,并勤于打理。
![]()
3. 岩板一体盆,死角多到怀疑人生
岩板材质坚硬耐磨,岩板一体盆看上去高端大气。但真正使用后才发现,直角接口处全是卫生死角,而且大多数岩板盆是平的,下水慢,容易积水。
避坑建议:选择陶瓷一体盆,釉面光滑无缝,一抹即净。喜欢岩板质感,可以选岩板台面+台下陶瓷盆的组合,兼顾颜值和实用。
![]()
4. 没做墙排,浴室柜下露出一截丑管子
装修时没在意,结果浴室柜下面露出一截难看的排水管,不仅影响美观,还形成卫生死角,扫地机器人进不去,拖把也伸不进去。
避坑建议:做水电时就直接选择墙排。将排水管埋入墙内,浴室柜下方悬空,视觉上简洁轻盈,打扫卫生也无比方便。
![]()
5. 地漏没定位在最低点,洗完澡就是个“小池塘”
这绝对是个反人类设计!地面坡度没找好,或者地漏没在最低点,导致每次洗完澡,积水都能淹到脚踝,你得用扫帚把水往地漏方向推,体验感极差。
避坑建议:铺贴时亲自监工,用小球测试地面坡度,确保水能自然流向地漏。推荐长方形大排量地漏,下水更快。
![]()
6. 盲目追求网红灯,镜前灯装在了头顶正上方
只在卫生间中间装一盏灯,或者为了好看在镜子正上方装一盏灯,结果人一站到镜子前,额头、鼻子下方全是阴影,化妆、剃须根本看不清。
避坑建议:采用镜前灯或镜柜灯带,光线均匀打在面部,消除阴影。卫生间主灯建议采用多光源,如筒灯+灯带的组合,营造无死角照明。
![]()
7. 马桶坑距没量准,后面留出一条“神秘缝隙”
购买马桶前,没有准确测量墙到下水管中心的距离(坑距)。结果马桶安装后,不是突出来太多,就是后面留下一道几厘米的缝,垃圾掉进去难清理,视觉上也很别扭。
避坑建议:贴砖后精确测量坑距(常见为305mm和400mm),根据坑距选购合适的马桶。小缝隙可以用马桶置物架来弥补和利用。
![]()
8. 小卫生间做了玻璃隔断,空间压抑到窒息
干湿分离是好事,但对于面积狭小的卫生间,硬要做一道玻璃隔断或淋浴房,反而让空间显得更拥挤,给小孩洗澡时转身都困难。
避坑建议:小户型可以考虑半墙+玻璃、浴帘,或者只在淋浴花洒一侧做一道窄玻璃隔断,既能挡水,又保持空间通透。
![]()
卫生间的装修,“形式追随功能”是永恒的铁律。在追求颜值的同时,千万不要牺牲了实用性。这些我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希望能为你的装修之路点亮一盏警示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