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精神火炬代代相传。值此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七十华诞之际,回望峥嵘岁月,我们既为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更为那些感人至深的奋斗历程而动容。
我们将以连载的形式深情讲述一代代北测人“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故事,向这些为首都建设默默耕耘的测绘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左图右史,地图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
![]()
![]()
2025年10下旬,北京的秋天,透着砭人肌骨的寒意,气温几近零度,是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冷的秋天。然而,在北京海淀区北太平路的一栋家属楼里,却充满着对往昔回忆的热情,86岁高龄的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美尔拿出一张泛黄的表格,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秦朝至今北京地区的行政名称对照表,她满含热忱,缓缓诉说着自己为之奉献了半生的《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往事。
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阅读《资治通鉴》时,深感没有一部详细的历史地图参阅,很不方便。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吴晗先生为毛主席介绍了杨守敬持续编纂从1904年到1911年的《历代舆地图》,但存在携带、查阅不便的问题,于是吴晗先生向毛主席提出,按照现代制图方法编纂历史图集,毛主席表示同意,吴晗先生遂推荐谭其骧院士承担《中国历史地图集》。这部图集,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
![]()
![]()
中国自古就有“左图右史”的传统。
清代学者章学诚:“图不详而系之以说,说不显而实之以图,互著之义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院院士谭其骧:“地理之学,非图不明”。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唐代地理学家贾耽首创“古墨今朱”双色注记法制成了《海内华夷图》;北宋地图学家税安礼绘成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编绘刊行了《历代舆地图》。
![]()
划时代的区域历史地图集杰作,北京历史地图集
![]()
![]()
“观图识城”“观图知史”。
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具有三千余年建城史与八百余年建都史的伟大城市而言,迫切需要以地图的方式呈现历史的发展和传承。1951年5月,时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的侯仁之先生提出编纂北京历史地图的构想,得到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支持。
![]()
1958年,在建设人民大会堂挖掘地基时,发现地下埋藏有古河道,侯仁之受命研究北京城区地下古河道情况。1965年春,侯仁之先生向北京市政府汇报研究成果,万里副市长传达了周恩来总理关于编纂北京历史地图集的意见,周总理说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古城······能不能用绘制不同时代地图的办法,把前后变迁的情况尽可能地表示出来。
此后几经波折,编纂工作直到1979年才正式开始,侯仁之先生28年夙愿终于实现。时年6月,北京市测绘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前身)组织召开编纂工作筹备会,召开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白杰夫到场,他说:“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工作班子······”。
1980年7月,经市领导批准,由北京市测绘处牵头正式成立“北京历史地图集编辑组”,负责图集的编纂工作。侯仁之先生召集组织北京大学地理系历史地理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共同组成编辑组。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徐苹芳,市文物所所长于杰,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李保田,北大地理系教授徐兆奎、王北辰、北大历史系教授张传玺、市社科院资深研究员苏天钧等知名专家。侯仁之先生为主编,北京市测绘处张大有处长等为副主编。北京市测绘处为联系单位,负责具体事宜,根据专家学者提供的历史资料,利用地图技术方法编制成历史专题地图。
![]()
北京历史地图集的制图、印刷等工作,全部由北京市测绘处承担,北京市测绘处制印厂的俞美尔为技术负责人,并担任地图总体设计。俞美尔说:“这是北京市的第一部历史地图集,过去我们没有做过,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她回忆,工作室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内一间面积仅10余平米的借用房中,她很多时候都是早上4点起床工作。
![]()
![]()
![]()
侯仁之先生进行了50多次野外考察,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的35个县区,共计5000余公里。在侯仁之先生的带领下,各方专家们长年累月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古籍、档案与旧图中,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一卷编制,前后查阅各种图书文献达450余种,共15000余卷,摘录卡片达10万余张。
![]()
北京历史地图集共分为三卷,第一卷《政区城市卷》、第二卷《文化生态卷》、第三卷《人文社会卷》。第一卷、第二卷由北京大学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分别于1979年、1991年开始编纂,初版于1986年和1996年完成,均由侯仁之先生亲自主持编纂。前者反映北京历代政区沿革和城市变迁,后者反映北京地区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态环境。
第三卷则是全新内容,反映北京地区人文地理面貌。2000年,开始由侯仁之先生主持编纂。他提出:“这本图集应该全面地反映北京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2003年,由于年事已高,改由他的学生、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唐晓峰主持,但他一直参与指导。经与北京出版集团讨论出版事宜,商定将图集第一、二卷进行修订,并与新编第三卷集合为一套发行。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再度与北京大学合作图集的编纂。
![]()
遗憾的是,侯仁之先生于2013年离世,没等到图集的出版。
2017年5月5日,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召开北京历史地图集新书发布会。俞美尔感叹到:“数位主要参编人员已经作古,侯仁之先生也已仙逝。”可以告慰他们的是,历时38载,这部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投入、卷帙浩繁、承载北京城市记忆的鸿篇巨制终于面世。
![]()
![]()
图集的设计、编绘工作均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完成,包括资料转绘、地图内容表示、符号设计、色彩设计、版式组版、印刷出版等。俞美尔等一大批技术专家,为图集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侯仁之先生在第一卷赠书扉页上的题签中这样写道:“美尔同志:这部图集的总体设计和编辑工作有赖于你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
![]()
![]()
图集出版发行后,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芮傅思教授等称:“图集堪称是一部北京地区历史研究的典范著作,‘是卓越的学术成就’,‘是一项辉煌的成果和最优秀的出版物之一’······”
谭其骧院士写信给侯仁之院士:“图集研订之精确,编制之得体,印刷之精美,皆属上上乘,诚足为历史地图之表率······”
![]()
陈述彭院士表示:“图集是以第一流的科学技术,研究第一流的世界文明古都,这部地图集的学术贡献和先进水平是无庸赘述的。”
图集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图集还得到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等单位的广泛应用和高度评价。
![]()
多承先贤之志,不断探索地图制图新实践
![]()
![]()
北京市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历来高度重视地图制图,不断拓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制图数量多、种类全,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如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的历史图集《北京历史地图集》、中国第一部卫星遥感图集《北京市卫星影像遥感图集》等。
![]()
结合国家重大国事活动制图,如献礼建党百年的《中国共产党1949年“进京赶考”路线图》、建国十周年、七十周年庆典服务图等。
围绕国际重大活动、国家重大战略、自然资源重点工作制图,如《新北京·新奥运地图集》《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图集》《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北京市国土资源地图集》等。
持续深耕区域类城市地图编制,如《北京地图集》《北京政区地图集》等。
![]()
服务各领域需求专题制图,如《北京市肿瘤图册》《北京市农田分布图及农业地图册》《华北电网地图集》《北京市标准地名图集》《北京市地下管线图集》等。
更好地服务公众,编制各类科普、生活、旅游类地图,如《北京百科全书·地图卷》《北京市英文地图》《北京红色旅游地图》《带你去看北京城》《南锣鼓巷·手绘地图》、《中国大运河北京·手绘地图》《北京手绘地图——四季美食地理》等。
![]()
通过文创地图宣传历史文化,如开发北京中轴线系列、图观北京系列、老北京系列、城址变迁系列等地图文创产品。
顺应网络时代的来临,编制各类电子地图,如天地图·北京、北京市英文地图、北京市政务版电子地图、北京市自然资源一张图等,为北京智慧城市一张图提供电子地图底图。
这些林林总总的图集、图册、挂图及服务用图,凝聚了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获得多项大奖,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建设部优秀工程一等奖1项,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5项,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麒麟奖1项等。
七十载,绘舆图,以载春秋。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几代人薪火相传,承初心而赴新程,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之坚守,用地图镌刻城市记忆、凭测绘勾勒时代变迁、融创意传承历史文化、以科技激活地理慧识。未来,将继续熔铸专业匠心与家国情怀于尺幅之间,赓续先贤之志,矢志不渝,不断开拓地图制图的新天地。
来源:“北京测绘”公众号
选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编辑:耿曈
![]()
![]()
![]()
![]()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