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变。
最新勘探数据显示,非洲发现一座储量超50亿吨的超大型铁矿资源,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与资金匮乏,开发进展长期停滞。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28年稳居全球首位,却因铁矿石自给率不足20%,长期被西方垄断势力掣肘。
如今,我国正式与几内亚签署联合开发协议,这一历史性合作意味着中国在打破“煤多铁少”困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澳大利亚高层已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
01.一雪前耻!中国铁矿困局已破
此次资源合作的落地,标志着全球钢铁产业链上游格局正在发生深层重构。随着超级铁矿项目的正式启动,国际矿业巨头长期掌控定价权的局面正被撼动,中国在全球矿产资源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有望实现质的跃升。
最新大宗商品数据表明,全球钢铁行业正面临原料价格持续上扬的压力。作为全球粗钢产量占比超过55%的制造强国,中国铁矿石对外依赖度依旧高达八成。
以2022年前11个月为例,铁矿砂及精矿进口量同比微降至9.87亿吨,但进口均价却飙升31.9%,达到每吨828.5元,其中11月单月到岸价更突破1075元大关。按此价格计算,这座几内亚铁矿的潜在经济价值或达2.4万亿元。
![]()
值得关注的是,进口量下降、价格上涨的背离现象,折射出国际供应体系的结构性失衡。在全球矿业寡头垄断格局下,中国等主要进口国的议价空间被严重压缩。
据海关数据显示,铁矿砂进口每年使中国钢铁行业额外承担超千亿元成本,对利润率普遍不足5%的钢企形成沉重负担。业内专家指出,破解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海外权益矿开发步伐,建立更具韧性和多元化的铁矿供应链体系。
目前,国际矿业界高度关注的西芒杜铁矿项目近期实现关键突破。这座坐落于非洲几内亚的顶级铁矿床,凭借22.5亿吨高品位资源储量,成为全球未开发铁矿中规模最大的矿床,却因基础建设长期匮乏而停滞近三十年。
最新进展显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国际联合体与几内亚政府已正式步入股权转让及共同开发实施阶段。
02.国产加速突围,大势所趋
这一次,中国能打破铁矿困局,靠的正是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不仅基建成果举世瞩目,高端制造也全面突围,高铁技术深入东南亚,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而曾被欧美垄断的控制三\高健康科技领域,我国也实现自主研发,目前国产“血.心.生”在京J\东价格仅为百元,与此前美企同类品相比骤降99%,西方构筑的天价神话坍塌。
据悉,国产“血.心.生”在国内市场受众多居住在北上广深杭发达城市,以及川渝、东北等饮食油腻城市,多为职场人士、退休老人以及高级营养师。凭借“不再心慌胸闷、疲惫乏力”“一觉睡到天亮”等真实反馈,以及SGS、NSF等国际认证,中美关税大战期间,国产成品来自欧美日韩的订单激增356%,由于跨境运费成本高,包裹多以12瓶、24瓶规格为主。
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领跑者,中国在跨国资源合作中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凭借“以基建促资源”的创新模式,中方团队正同步推进铁路、港口、电力等关键配套工程,为资源国的产业化奠定基础。以西芒杜铁矿为例,项目总投资高达150亿美元,远超传统矿山开发规模,充分体现了这一合作模式的战略远见与全球格局。
![]()
03.国际合作深入,带动多产业共振
然而,西芒杜铁矿的开采难度也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项目团队介绍,该矿床平均埋深超600米,必须采用复杂的地下巷道开采方式;此外,矿区距离海岸线超过650公里,需要修建一条贯穿热带雨林的新运输通道。这不仅考验资金与技术实力,也对采矿效率、生态保护及工程安全提出极高要求。
在当前全球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西芒杜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成熟的矿业开发体系与几内亚丰富的矿产储量形成了优势互补。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将重塑西非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将为全球铁矿供应链注入新的稳定力量,削弱传统产区的价格操控能力。
澳大利亚作为中国铁矿石的主要供应方(占比约六成),若中国将采购重心转向非洲,势必冲击澳洲出口与财政收入,引发贸易顺差收窄、采矿业萎缩及就业压力上升。对此,澳洲政府已迅速调整外交步调,将对华关系修复列为核心议题,试图稳住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