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奇帆称实施倒按揭!死后房子归国家,活着的时候发钱,可行吗?

0
分享至



不少中国老人,辛苦一辈子攒下的最大财富就是房子。

但问题来了,房子虽值钱,却不能当饭吃,不能拿去医院治病,更不能直接换成养老钱。

这时候,黄奇帆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房产倒按揭养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房子抵押给国家或机构,不用卖房,活着每个月能领一笔钱,死后房子归国家或者相关机构所有。



听起来,这种“以房养老”的方式似乎挺新鲜。但这事真有那么简单吗?是给养老问题开了一剂“猛药”,还是一剂“毒药”?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种房子换钱养老的模式,究竟靠不靠谱。

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房产倒按揭”是个啥东西。

它的原理其实挺好理解:老人把自己名下的房产抵押给相关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或者政府主导的某些机构),每个月可以从这些机构领取一笔钱。

这笔钱多少,得根据房子价值、老人年龄、身体状况等来算。老人活着的时候,房子还是自己住,等老人去世后,房子就归机构处理,比如直接过户或拍卖变现。

黄奇帆的建议和国际上的“房产倒按揭”模式类似,但又有点自己的特色。

他设想的模式是这样的:老人活着拿钱,去世后房子归国家或机构。房子不留给子女,老人每个月领的钱是“提前兑现”房产价值的一部分。

主导方是政府。由国家搭台,机构运作,老人和子女不用担心被坑。

目标解决“房子资产大但现金流少”的矛盾。很多老人手里有房,但没钱花,这种模式正好能把房子变成“养老钱”。

黄奇帆的提议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很现实的背景。咱们现在面对的养老问题,其实是“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个大麻烦:

老人有房,但手里没钱花

大家知道,中国老人的财富结构很有意思,大部分钱都在房子上。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富中,超过70%集中在房产上。

也就是说,很多老人手里有房,但现金流很紧张。尤其是一些退休老人,养老金可能只有两三千块,日常生活凑合还能过,但一旦遇到大额支出,比如请保姆、住养老院,或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捉襟见肘了。



黄奇帆的这个模式,瞄准的就是这些“有房无钱”的老人。

他想通过“房产倒按揭”,把房子这种“不动产”变成“养老收入”,让老人手头有更多钱花,日子过得更体面。

中国的养老金体系,也面临不小的压力。现在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而且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个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更让人担忧的是,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有专家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养老金可能会“用光”。

在这样的背景下,倒按揭模式可以被看作是对养老金的一个补充。对于手里有房的老人来说,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养老资金不足的问题,让他们能有更多选择。



随着社会变化,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没有子女陪伴,或者子女已经经济独立,不需要继承房产。

这些老人更关心自己的养老质量,而不是把房子留给后代。

对于这一类老人,房产按揭就显得非常契合。每个月领钱,能支付生活开销、雇佣保姆,甚至改善生活质量。

听起来挺好,但房产倒按揭并不是“万能方案”,它更像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一个工具。

适合人群:四类老人最合适

无子女或子女经济独立的人群。如果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经很有钱,不需要继承房产,那房产倒按揭是个不错的选择。房子留着没用,不如拿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有房但养老金较低的老人。有些老人有全款房产,但每月只有一两千的养老金,日子过得紧巴巴。倒按揭能让他们每月多一笔稳定收入,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独居或空巢老人。如果是独居老人,房产倒按揭可以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支付生活成本、请保姆,甚至去高端养老院,也是一个选择。

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老人。一些老人可能需要长期护理或者支付大额医疗费用,倒按揭可以有效缓解这些资金压力。

希望留遗产的老人。如果老人想把房子留给子女作为遗产,那倒按揭显然不适合。因为签了倒按揭合同,房子就不属于子女了。

房贷未还清的老人。房产按揭的前提是房子没有未偿还的债务。如果房子还有贷款没还清,那抵押价值会受到很大限制。

对房价看涨有期待的老人。一些老人觉得房价会继续涨,倒按揭会让他们损失未来的增值收益。这类人可能更倾向于持有房产,而不是提前兑现。

理论上看,倒按揭模式很美,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可不少。

房产评估难,金额不好算。房产倒按揭的核心是房子的价值评估。机构要根据房子的现值、未来增值或贬值预期,以及老人年龄、寿命等来计算每月发放的金额。这其中涉及太多不确定因素,比如:

房价涨跌:未来房价是涨是跌?大城市和小城镇的房子怎么估值?

老人寿命:老人活得越久,机构支付的金额越多,活得短则相反。万一评估不准,老人容易觉得“吃亏了”,机构也可能亏损。

房价下跌的风险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房产倒按揭”在美国暴露了很大的问题。当时房价暴跌,很多老人贷款额度超过了房产价值,导致机构和老人都陷入困境。

这种风险在中国同样存在,尤其是一些房价波动较大的地区。

社会观念难接受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房子不仅是财产,更是“传家宝”。很多老人觉得,把房子留给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让他们签下“房子归国家”的协议,心理上很难接受。

其实,“房产倒按揭”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推广这种模式。

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设计和市场环境。

比如荷兰,在推广倒按揭时,政府会提供兜底保障,确保老人不会因为房价波动而受损。美国则引入了保险机制,为机构和老人分担风险。



这些经验表明,倒按揭不是简单的金融工具,它需要配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监管机制。

黄奇帆提出的房产倒按揭,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提供了一种盘活资产的新思路。

它尤其适合那些“有房无钱”的老人,让他们能用房子换来更体面的晚年生活。

但这个模式并非“万金油”,它既不能替代养老金体系,也不适合所有老人。更重要的是,推行倒按揭需要解决房产评估、风险控制、社会接受度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倒按揭可能成为一种养老的“补充工具”,但它绝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唯一答案。

真正的核心,还是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让每个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淫记录生活日常
阿淫记录生活日常
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世界留下礼物呀~
827文章数 1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