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电磁弹射时代”。而在福建舰的舰载机阵容中,空警-600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无疑是“战力倍增器”般的存在,它强大的探测能力是航空母舰乃至整个战斗群看得最远的眼睛。您知道它还有一个小名吗?
![]()
近日,央视等媒体报道称空警-600研制团队首次公开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小名是“哪吒”,这一听起来充满神话色彩的命名,不仅精准贴合了它的外形与性能,更承载着中国军工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为什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
![]()
从神话到现实:“哪吒”之名如何适配空警-600?
通过航空工业一飞院院长耿延升的解读,揭开了“哪吒”命名背后的巧妙关联,每一处设计细节都与神话形象高度契合,“三头六臂”和一身“法宝”全有,堪称“工业美学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哪吒能变出“三头六臂”,空警-600也有“三头六臂”,这源于其独特的机身布局,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三头:两台发动机与起落架短舱连成一体,再加上尖锐的机头,从正面看形成了“三部分凸起”的视觉效果,恰似哪吒的“三头”形态。
![]()
这种布局并非单纯为了形似,更兼顾了发动机进气效率与起落架承重需求——作为舰载机,起落架需承受弹射起飞时的巨大过载,短舱与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大幅提升了结构强度。
![]()
“六臂”的灵感则来自机翼折叠技术与垂尾设计。为适配航母机库有限的空间,空警-600的机翼可向上折叠,折叠后与机身两侧的4个垂尾组合,恰好构成“6个突出部件”的形态,如同哪吒灵活多变的“六臂”。
![]()
值得注意的是,4个垂尾并非简单的设计选择:传统预警机多采用单垂尾或双垂尾,而空警-600的4垂尾布局,是因为这样能在有限机高内提升尾翼操纵力,同时避免预警雷达罩对气流的干扰,确保在复杂海况下的飞行稳定性。
![]()
而哪吒主要的武器是“乾坤圈”,这对应着空警-600顶部的圆形雷达天线罩。这个直径达数米的“圆盘”,是预警机的“核心大脑”,其内置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采用三面固定阵面设计,可实现360度无死角扫描,无需像传统机械扫描雷达那样转动,探测效率与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
![]()
据公开信息,空警-600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以上,对隐身目标如F-35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也突破了200公里,而且它能同时跟踪200多个空中、水面目标,可以为航母编队构建起“千里眼”。
哪吒还有一条混天绫,而空警-600机身上的红色标识圈,则是“混天绫”的现实映射。这圈红色不仅是视觉标识,更暗藏技术考量:在海上复杂环境中,红色可提升机身辨识度,便于甲板调度。
![]()
同时,标识圈覆盖的区域多为关键设备检修口,为地勤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提供便利,如同混天绫般“灵活辅助、精准发力”。
![]()
哪吒的标配还有一对风火轮。而空警-600采用涡桨发动机驱动,两个巨大的螺旋桨转动起来的时候就如同一对风火轮一般,特别是转动时形成的气流环,从地面视角看还真的就酷似哪吒脚下的那对风火轮。
![]()
而这对“风火轮”的推力也是极大的,它可以赋予空警-600以每小时近700公里的速度:还能在航母上降落时立即复飞,此时发动机需在数秒内将功率提升至最大,螺旋桨的高转速与发动机的强推力,正是实现“紧急复飞”的关键,可确保每一次起降都安全可控。
![]()
不止形似:“哪吒”的“神通”如何重塑航母战力?
若说“形似”是命名的巧思,那么“神似”才是空警-600作为“空中指挥所”的核心价值。作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它的列装,彻底改变了中国航母此前依赖直升机预警机的局面,让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优势真正转化为“远洋作战能力”。
在航母编队体系中,空警-600的核心职能是“信息中枢”。它可通过雷达、电子侦察设备,实时探测数百公里内的空中、水面目标,将数据整合后通过数据链分发给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弹射型战斗机以及055型驱逐舰,构建起“空-舰-潜”一体化的作战网络。
![]()
例如,当歼-35执行制空任务时,无需开启自身雷达暴露位置,只需接收空警-600传输的目标数据,即可实现“静默接敌、突然打击”,这种“静默猎杀”模式,能大幅提升舰载机的生存能力与打击突然性。
为适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空警-600在结构与动力上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电磁弹射的过载可达数倍重力加速度,传统陆基预警机的机身结构根本无法承受,而空警-600的机身框架采用高强度钛合金与复合材料,起落架更是“加粗加固”——前起落架增设弹射挂钩,主起落架采用多轮组设计,能分散着舰时的垂向冲击力。
![]()
同时,发动机采用舰载专用型号,具备抗高盐高湿环境的腐蚀能力,且推力响应速度比陆基型号快30%,确保在弹射瞬间与复飞时的动力需求。
在操控性能上,空警-600突破了传统涡桨飞机的技术瓶颈。传统螺旋桨飞机因发动机同向转动,会导致左右机翼气流不对称,飞行员需持续手动修正,而空警-600采用电传飞控技术,可通过控制律自动补偿气流差异,甚至能根据海况、载荷变化实时调整操控参数。
![]()
研制团队透露,仅飞行员参与的控制律评估就进行了11轮,最终实现“无手动补偿即可稳定飞行”,大幅降低了飞行员的操作负荷,尤其适合长时间海上预警任务——其续航时间可达7-8小时,能为航母编队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空情保障。
从“跟跑”到“领跑”:空警-600背后的中国预警机突破
空警-600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预警机技术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缩影。在此之前,全球仅有美国能批量生产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如E-2C/D“鹰眼”),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的预警机也是从美国进口的。但美国并不会进口给我们,所以空警-600的列装,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独立研制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国家。
![]()
那么我们的“哪吒”与美国的“鹰眼”相比,谁更强呢?其实空警-600在核心性能上已经实现了“后发先至”。在雷达技术上,空警-600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比E-2D的机械扫描雷达(AN/APS-154)探测距离远50公里以上,且抗干扰能力更强,对隐身目标的探测灵敏度提升40%。
在数据处理能力上,空警-600搭载的国产新一代任务计算机,可同时处理更多目标数据,并支持与无人机、卫星的协同,而E-2D仍需依赖美军专用数据链,兼容性受限。
在起降适应性上,空警-600的机翼折叠机构经过上千次试验,折叠时间比E-2D缩短20%,更适合航母甲板的快速调度。
![]()
更关键的是,空警-600的研制全程实现“国产化”。从雷达芯片到发动机叶片,从电传飞控系统到折叠机构的液压部件,均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摆脱了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例如,其雷达天线罩采用的特种复合材料,能在承受高速气流冲击的同时,确保雷达波穿透率达90%以上,这种材料此前仅美国、俄罗斯能生产;而机翼折叠机构的“锁止装置”,能在海风风速达12米/秒的极限条件下稳定工作,这项技术曾被美军列为“核心机密”。但如今这些技术都已经被我们所掌握,我们完全是自主生产这款预警机的。
![]()
福建舰+空警-600:中国海军的“远洋预警时代”开启
福建舰与空警-600的组合,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护卫”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在福建舰入列前,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山东舰均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很难搭载体积和重量都较大的固定翼预警机,只能依靠直-18预警直升机——后者的探测距离不足200公里,续航时间也仅3小时,难以满足远洋作战需求。而空警-600与电磁弹射系统的搭配,也彻底解决了这一距离和时间上的“短板”。
电磁弹射系统的优势,在空警-600的起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与蒸汽弹射相比,电磁弹射的过载更平稳,可根据舰载机重量调整弹射力度,避免对预警机的精密雷达设备造成损伤。
同时,电磁弹射的出动效率更高,单日可支持空警-600起降30架次以上,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预警”。
![]()
2025年9月,空警-600已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与歼-35、歼-15T共同验证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能力,为后续实战化训练奠定基础。
所以,空警-600的部署,将使福建舰编队在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的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在远海任务中,空警-600可前出航母编队200公里,形成“预警屏障”,提前发现敌方侦察机、舰载机,为编队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在非军事任务中,它还可参与海上搜救、空域管控,例如在台风灾害中,其雷达可穿透云层,定位失联船只或飞机,拓展了航母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
![]()
哪吒闹海,所向披靡!当神话中的“哪吒”跃入现实,当自主创新的“硬核”技术撑起远洋预警网络,中国海军正以更强大的姿态,守护着国家的海洋权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海洋篇章”。
消息来源:《央视.朝闻天下》11月9日报道《福建舰舰载机空警-600小名公布:哪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