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彭博社曝出个大消息:荷兰政府准备“服软”了。他们正准备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强制接管,但有个前提,就是中国得先恢复芯片出口。
短短38天,从气势汹汹地“强制接管”,到如今试探性地“暂停换出口”,这弯儿转得有点快。
这一个多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向跟着美国跑的荷兰政府,突然踩了刹车?
说白了,就是这一巴掌打下去,没打疼别人,反倒把自己给打“残”了。
![]()
“世纪大豪赌”:荷兰的致命误判
这出戏的开场,极具戏剧性。
时间拉回到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翻出了一部1952年的《物资供应法》。你没听错,一部积满灰尘、冷战时期用来搞物资管制的法律,被他们拿出来,对准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
理由?老一套,“国家安全”。
荷兰政府的算盘打得很精。安世半导体虽然挂着荷兰的牌子,但它的“爹”是中国的闻泰科技。荷兰这一手,就是想在美国的“脱钩”大旗下,既能表忠心,又能趁火打劫,把这家全球知名的功率半导体公司给“抢”回手里。
他们以为,只要控制了安世的荷兰总部,就等于控制了这家公司的一切。
可他们忘了一件最要命的事:安世的“身子”和“手脚”,都在中国。
![]()
安世半导体是干嘛的?它不像台积电那样造3纳米、5纳米的尖端芯片,它造的是功率半导体。这玩意儿听着不高端,但它是所有电子设备的“命脉”,尤其是汽车。
一辆车上千颗芯片,从发动机点火到安全气囊,全靠它。安世半导体,就是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咽喉”。
荷兰政府这一“抢”,自以为抢到了宝,却没料到,他们抢到的是一个“烫手山芋”。
精准反制:“打蛇打七寸”
中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10月4日,就在荷兰政府得意洋洋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出手了。一纸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芯片。
这一招,简直是“打蛇打七寸”,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反制。
![]()
妙就妙在,我们没去制裁荷兰这个国家,也没去制裁别的荷兰企业。我们制裁的,恰恰是那家“被荷兰政府非法控制”的安世半导体。
逻辑很清楚:你荷兰不是“接管”了吗?行,那你自己玩吧。你控制的这家公司,现在开始,不准从中国出口任何一颗芯片。
这一下,荷兰政府彻底傻眼了。
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它绝大部分的生产能力,都在中国。特别是在广东东莞和上海的工厂,承担了公司绝大部分的封装测试业务。
没有中国工厂的产出,荷兰总部手里拿到的,就是一堆无法变成成品的晶圆,和一纸空荡荡的公司章程。
荷兰政府这一顿操作,成功地把一项价值连城的资产,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负债。
内部“兵变”:左手打右手
![]()
更魔幻的还在后头。中国商务部的禁令一出,安世半导体内部,直接上演了一出“左右互搏”的“内战”。
安世中国区(东莞和上海的工厂)反应神速,直接宣布:我们不再受荷兰总部的控制!
什么意思?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安世中国这边还补了一刀,对外宣布:我们的库存充足,足可以供应客户到2025年底。
这简直是公开“打脸”荷兰总部。
荷兰总部那边气急败坏,也发了个声明。他们先是宣布,停止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据说还欠了中国工厂10亿的款)。接着又说,我们无法保证10月13日以后从中国工厂出口的产品质量。
这招“污名化”够狠,意思是:就算你中国有库存,那也是“假货”、“次品”,你们客户敢用吗?
![]()
一边是生产基地宣布“独立”,一边是荷兰总部“隔空咒骂”。这家全球重要的半导体公司,硬生生被荷兰政府搞成了“精神分裂”。
真正的“受害者”:德国人快哭了
荷兰人在那儿“发疯”,谁最先受不了?
是德国人。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德国汽车巨头,全都是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客户。
就在荷兰政府宣布接管的几天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电话,估计已经打爆了荷兰经济部的办公室。
汽车工业对供应链的要求是“零库存”,极其脆弱。这边安世一断供,那边德国的汽车生产线就得停摆。
疫情期间的“芯片荒”是怎么让欧洲经济欲仙欲死的,德国人可没忘。好不容易缓过劲来,你荷兰倒好,为了向美国“表忠心”,直接往欧洲兄弟的“饭碗”里扔炸弹。
![]()
有业内人士估计,这场纠纷要是再拖一个月,欧洲汽车业的损失,得以“数十亿欧元”来计算。
这才是荷兰政府“服软”的真正原因。他们顶不住来自德国和整个欧洲汽车业的滔天怒火。
“暂停”的玄机:留一手的妥协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11月7日的这个新闻。
荷兰政府说,他们准备“暂停”(Pause)接管。
这个用词非常讲究。他们说的是“暂停”,不是“取消”(Cancel)。
什么意思?
这就是荷兰人最后的“倔强”和“算计”。
“取消”,意味着他们承认自己错了,彻底推翻9月底的决定。这不光是打自己的脸,更没法向美国交代。
“暂停”,则是一种政治上的“模糊战术”。意思是,我先把这个“冻结令”放一边,大家先恢复生意。
![]()
他们开出的条件是“换取中国出口”。
这话说得好像他们还在“主导”谈判。
可笑。
事实是,他们不“暂停”,中国就不可能恢复出口。中国的反制禁令,针对的就是你荷兰政府的“非法接管”。你“非法接管”不停,禁令就不可能松。
所以,不是荷兰用“暂停”来换“出口”。是中国的“出口管制”,逼得荷兰不得不“暂停”。
这根本不是一场平等的交换,这是荷兰在绝对的经济压力面前,被迫做出的让步。
尾声:谁才是“纸老虎”?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安世风波”,简直是一出教科书级别的国际政治大戏。
它告诉我们几个非常深刻的道理:
![]()
第一,想跟中国玩“脱钩”,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美国推动科技战,是想把战火烧在别国领土上。荷兰这次盲目跟风,结果发现火直接在自家后院烧了起来。
第二,“所有权”不等于“控制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你就算拿到了公司的股权和公章,但只要生产、封装、测试这些核心制造环节不在你手里,你拿到的也不过是个空壳子。
第三,中国手里的牌,比想象中要多。过去我们总担心被“卡脖子”,但安世事件证明,当中国在某个产业链环节(哪怕只是封装测试)做到不可或替代时,我们同样拥有“卡别人脖子”的能力。
荷兰政府这次“服软”,是理性的选择。他们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上,能救欧洲汽车工业的,不是那部1952年的冷战法律,而是中国广东东莞工厂里,那条24小时不停运转的封测生产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