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圈,最近被一则“集体撤离”的消息刷屏了。ASML含蓄地表示,来自中国的光刻机订单“明显下降”;美光正式宣布,将退出其在中国的服务器芯片业务;而最让人瞠目的是,英伟达高管在财报会议上一句“我们来自中国的数据中心收入已降至零”,如同一声惊雷,炸响了整个科技界。
![]()
01“撤离”真相:是“不想卖”还是“卖不动”?
首先,我们必须冷静拆解这则消息。
ASML的“订单下降”:这背后,一方面是荷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收紧光刻机出口许可的结果,是“想卖而受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在成熟制程产能上的布局日趋完善,对部分设备的依赖度在降低。
美光的“业务退出”:这更像是一次在特定领域的战略收缩。美光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面临激烈价格战,同时其产品在中国市场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此举是商业与政治双重压力下的“断臂求生”。
英伟达的“收入归零”:这是最核心、也最刺痛神经的一点。美国连续的出口管制禁令,直接阉割了英伟达为中国市场特供的A800、H800等AI芯片。这不是英伟达不想赚这个钱,而是被“勒令”禁止。所以,这不是主动的“撤离”,而是被动的“断供”。
这样一分析,所谓的“集体撤离”,本质上是美国对华芯片围堵政策的直接体现,是一场“人为制造的隔离”。巨头们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在政治铁幕下,被迫放弃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半导体市场之一。
![]()
02央媒早有预警:核心技术是“命门”
当我们将时间线拉长,会发现今天的一切,早有伏笔。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无论是芯片领域,还是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科技产品,都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番央媒的铿锵论断,言犹在耳。
这并非一句空话。从“中兴事件”到“华为被断供”,再到今天的三巨头“断供”,每一记警钟都在反复验证一个真理:将产业发展的基石寄托于他人,无异于在沙滩上建高楼。
压力之下,中国芯片是“一蹶不振”还是“逆势生长”?
答案是复杂的,但绝非悲观。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先进AI算力的获取渠道被大幅收窄,无疑会对国内大模型等前沿科技的研发速度造成影响。
长期来看,自主替代的引擎已被强力点燃,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已在存储领域撕开缺口;中芯国际的工艺稳步推进;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更是震撼全场。
更重要的是,在EDA工具、半导体设备、材料等整个产业链上,一批“小巨人”企业正在政策的春风和市场的倒逼下破土而出。
这场围堵,反而成了中国芯片产业最好的“清醒剂”和“动员令”。
![]()
03写在最后
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过去那个高度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理想国”正在褪色,地缘政治正将其撕裂成两个甚至多个平行的技术体系。
对于中国芯片而言,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告别“造不如买”的最后幻想,准备好一场艰苦的科技长征。
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持续投入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构建全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哪怕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拥抱成熟制程的极致优化与 Chiplet(芯粒)等先进封装技术,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最大潜能。
三大巨头的“集体撤离”,不是中国芯片的终局,而是一个全新的、更艰难的起点。它剥去了温情脉脉的全球化外衣,露出了底层逻辑的冰冷与残酷。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绝地求生的机会?历史反复证明,凡是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当外部的门一扇扇关闭,我们只能选择亲手为自己打开一扇窗,乃至建造一座新的殿堂。
至暗时刻,往往孕育着破晓黎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