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牛集团,这个在插座领域长期占据领军地位的企业,近年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 回望2021年,其股价一度冲高至259.9元的历史峰值,总市值突破1100亿元大关,被资本市场冠以“插座界的茅台”之称,风光无两。
-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疲软,家装消费链条受到严重冲击,相关企业业绩普遍承压。
![]()
- 到了2025年11月,公牛的股价已缩水至43.67元,相较巅峰时期市值蒸发近900亿,投资者信心大幅受挫。
- 在这段时期内,公司实控人阮氏兄弟通过分红获得超102亿元现金流入,同时借助减持操作套现32亿元,合计从上市公司转移资金达134亿元。
- 这位曾经的“插座一哥”,是否在行业下行之际选择提前离场?
![]()
- 房地产拖累了公牛
- 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的数据,公牛实现营收121.98亿元,同比下滑3.22%;净利润则同比下降8.72%,双双走低。
- 这是自公司上市五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的局面,标志着增长引擎的全面失速。
- 问题根源在于支撑其总收入约95%的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均陷入衰退。
![]()
- 其中电连接产品线(包括插排、转换器等)实现收入36.6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7%。
- 智能电工照明板块(涵盖墙壁开关、灯具等)收入为40.94亿元,降幅为2.78%。
- 这两项主力业务的萎缩,直接映射出房地产市场降温带来的连锁反应。
![]()
- 过去新房交付需配置新开关,旧房改造常更换插座,办公学习场景也离不开公牛品牌的插线板。
- 但近两年楼市交易低迷,竣工面积锐减,导致家庭装修需求急剧收缩。
- 尽管公司在半年报中坚称智能电工照明业务与地产关联度“不足一半”,并寄望于存量房翻新维持基本盘。
![]()
- 可现实情况远比预期严峻:2024年该板块尚能贡献120亿元收入,而2025全年预计将跌破百亿元关口。
- 此外,公司为寻求突破推出的“蝶翼III超薄开关”“全屋WiFi插座”等创新产品市场反响冷淡,销售表现远未达预期,部分项目连研发投入都难以覆盖。
- 如今的公牛,传统主业失速,新兴业务未成气候,整体业绩自然难逃下滑命运。
![]()
- 不过单论业绩波动并非致命伤,市场周期本就有起有落,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管理层的行为导向。
- 一边是对外宣称稳定信心,另一边却是实际控制人持续套现离场,这种背离引发广泛质疑。
![]()
- 一边救市,一边套现
- 在营收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董事长阮学平宣布计划减持价值16亿元的股份,而这已是其第二次大规模退出动作。
- 早在2023年7月,三年限售期刚满,他便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1779万股,套现金额高达16.26亿元。
![]()
- 叠加2019年至2024年间兄弟二人累计领取的102亿元现金分红,两人合计获取资金达134亿元。
-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此次减持公告发布前一个月,公司刚刚动用2.5亿元实施股份回购,声称旨在“增强投资者信心”。
- 但当时回购均价为每股49.68元,明显高于11月减持时的43.67元,价差达到13.8%。
![]()
- 这相当于用中小股东的资金抬高股价,随后由大股东低价抛售,形同变相输送利益。
- 更为讽刺的是,企业在对待员工和自身发展上的态度截然不同。
- 当企业面临转型压力时,理应加大研发支出以推动技术升级,但公牛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反而同比缩减22%。
![]()
- 与此同时,管理层却开始为自己谋取便利。
- 2025年7月,公司向644名核心骨干授予股权激励,授予价格仅为每股23.84元,不到当时市价的一半。
- 财务报表上频繁强调资金紧张,但银行借款余额却逐年攀升,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
- 这些新增借款究竟流向何处?是否存在挪作他用的情况?
- 结合阮氏兄弟频繁减持的行为,公众难免产生联想与疑虑。
- 面对市场情绪恶化,阮学平并未出面安抚,仍坚持推进减持计划,仅以“个人资金安排”作为回应。
![]()
- 只是这份所谓的“个人需求”,难道真的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为重要?
- 转型是场骗局
- 有人提出疑问:公牛不是布局了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吗?或许能借此实现逆袭。
![]()
- 但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板块收入仅为3.86亿元,尚不及智能电工照明业务单月营收的一半。
- 而这笔收入中,大部分来源于为整车企业提供代工服务所获得的微薄加工费,自有品牌充电桩的实际销量极为有限。
- 公司曾高调宣传投入重金研发的“超快充”技术,至今未能推出可用样机,关键技术迟迟无法落地。
![]()
- 反倒是研发团队人员流动频繁,核心技术人员接连离职,研发体系几近空心化。
- 就在新能源业务举步维艰之时,公司却斥巨资购置一栋高端写字楼。
- 名义上是为了建设“新能源研发中心”,但实际上内部并未设立专业实验室或测试平台。
![]()
- 相反,这栋大楼很快变成了高管层的新办公场所,资源错配现象显著。
- 这哪里是战略转型,分明是借转型之名行资产置换之实,利用股民资本为管理层改善待遇。
- 再看业内对比,同样从插座起家的正泰电器早已通过并购光伏企业完成产业升级,目前新能源业务占比超过四成。
![]()
- 而公牛除了在年报中反复提及“新能源战略布局”外,实质性举措寥寥无几。
- 所谓的转型规划,更像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延续估值神话,便于高层继续进行财富套现。
- 从实际投入力度与产出成果来看,公牛在新能源及全屋智能领域的探索几乎停留在纸面阶段,缺乏系统性推进。
- 因此这场所谓的转型,本质上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概念游戏,最终沦为一场对投资者的欺骗。
- 当前公牛市值已跌至300亿元以下,相比历史高点蒸发超过800亿元。
- 无数抱着“插座茅”信仰的投资人,最终迎来的是老板疯狂套现、研发投入腰斩、新品集体哑火的残酷现实。
- 结语
- 从全球第一插座制造商到业绩断崖式下跌,公牛的衰落绝非 solely 归咎于房地产下行。
- 毕竟没有人阻止它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也没有外部力量强迫其放弃产品创新或盲目套现。
- 真正的症结在于企业自身的短视决策与治理缺陷。
- 当行业红利消退,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时,它既未能巩固原有优势,也未能成功开辟第二曲线。
- 反而沉迷于资本运作与财务腾挪,将上市公司视为私人金库。
- 这样的经营逻辑下,即便没有房地产周期调整这一外部变量,公牛也终将在激烈的产业变革中被淘汰出局。
- 信息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