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一则关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张卓毅的消息引发关注。这起案件牵扯到一位12岁孩子、一家知名青训机构,以及一笔高达266万元的赔偿金。
事情要从2024年说起。当时,12岁的足球少年张卓毅加入了由前国脚孙继海创办的“嗨球少年”青训营。家长被“公益、免费”的宣传所吸引,没想到一年后,当孩子因伤提出退出时,却面临巨额索赔。
最初,青训方要求赔偿18万元,后来金额一路涨到266万元。家长无法接受,于是寻求中国足协仲裁。但案件现在陷入僵局,因为法院和仲裁机构需要先确定谁有权处理这个案子。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
2024年,张卓毅加入“嗨球少年”青训营。家长看中的是“公益、免费”的培养模式,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一年后,孩子膝盖受伤,家庭提出退出。这时候,青训方突然提出要赔偿。
一开始说要18万,家长已经觉得难以接受。没想到到了今年8月,这个数字变成了266万。
“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张卓毅的家长表示,“我们就是普通家庭,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案件为什么卡住了?
家长本来向中国足协申请了仲裁,希望有个公正的处理。但8月26日,足协突然中止了仲裁程序。
原来,青训方抢先一步,已经向大连市金州区法院提起了诉讼。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该由法院来管,还是该由体育仲裁来管?
按照《体育法》规定,这类运动员注册纠纷应该优先由体育仲裁处理。但法院已经接了案子,仲裁就只能等着。
更麻烦的是,体育仲裁委员会表示,他们需要等到法院明确表态“这个案子不归我管”,才能接手。
法律上到底该谁管?
2023年开始实施的《体育仲裁规则》明确规定,运动员注册纠纷应该通过体育仲裁解决。
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体育纠纷专业性强,仲裁员懂行,处理起来更快更准。
国外也是这个惯例。比如国际足联就规定,这类纠纷应该先在国家足协内部解决。
“体育纠纷最好由懂体育的人来判,”一位法律专家解释说,“法院的法官虽然法律功底深,但可能不太了解足球圈的特殊规则。”
案件背后的疑问
这件案子还有一些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青训方要赶在仲裁前抢先向法院起诉?是不是怕体育仲裁对自己不利?
还有,中国足协为什么那么快就中止了仲裁程序?按规定,应该出具书面文件,但他们只是口头通知了家长。
更巧的是,有媒体爆料称,中国足协竞赛部一位副部长曾私下联系家长,暗示“孙继海方面需要家长给出态度”。
这些细节让不少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作。
看看国外怎么处理
其实,青少年球员和青训机构的纠纷在国外也发生过。
最出名的是西班牙的案例。2007年,小球员巴埃纳从巴萨青训营转会到同城对手西班牙人队,巴萨向他索赔348.9万欧元。
但西班牙最高法院最终只支持了3万欧元的赔偿。法院认为,对未成年人设置过高的经济责任是不合理的。
这个判决保护了小球员的权益。相比之下,张卓毅案中266万元的索赔额,确实高得有点离谱。
这件事关系重大
这件事不仅关系到一个12岁孩子的前途,更关系到中国足球青训的未来。
如果青训机构可以随意用合同困住小球员,甚至开出天价赔偿,那还有哪个普通家庭敢让孩子学足球?
“青训的本意是培养人才,不是靠索赔赚钱,”一位足球圈内人士说,“如果变成生意,中国足球的未来就令人担忧了。”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法院的裁定。这个裁定不仅会决定张卓毅案的走向,也可能为今后类似的纠纷立下规矩。
目前,张卓毅一家只能在焦虑中等待。法院的一个决定,将直接影响这个12岁孩子能否继续追逐他的足球梦。
这件事也提醒所有想送孩子踢球的家庭:签合同前一定要擦亮眼睛。毕竟,孩子的梦想不该被一纸合同锁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