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今晚开幕,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广东、澳门、香港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因此也被大家称为“大湾区全运会”。同时,这届全运会也是史上最智能,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
作为曾成功举办过六运会和九运会的“老牌东道主”,广州再次成为了这一体育盛事的核心舞台。然而承办如此规模空前的赛事,绝非易事,这对广州的城市综合能力发起终极考验。美国特邀观察员柯鲁瀚跟随中国茅台《近观中国》来到广州,解锁大湾区全运会的N种“打开方式”。广州为这场大型赛事做了哪些准备?全运会又将如何改变这座城市?
![]()
人民公园毽子热潮
全运项目走进大众生活
柯鲁瀚来到广州人民公园,不得不说,这里的运动氛围真的很浓,人们开展着各类运动,踢毽子是其中最受欢的运动之一,大家合作传毽,互动满满。
![]()
![]()
一位毽艺高超的小哥吸引了柯鲁瀚的注意。就这样,节目组成功逮到了一位的冠军。这位小哥叫黎文涛,踢毽子已有20多年,他是广东省毽子队的主要队员之一,在本次全运会中,获得了4x30接力赛的第一名。
为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和兴趣需求,大湾区全运会设立了23项向公众开放的比赛项目,毽球就是其中之一。
智慧交通与电力保障
筑牢赛事运行基础
协同三地,需要一个智慧的“核心”,赛事指挥系统应运而生。这个系统如何落地?柯鲁瀚搭乘无人驾驶接驳车前往广州市交通指挥中心了解情况。
![]()
![]()
这是柯鲁瀚第一次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他兴奋地介绍着这次体验,从屏幕上可以看到周边车辆、行人以及路况,场景像电子游戏。
广州有约2000万常住人口,全运会期间还会有大量运动员和观众聚集,运动员比赛不能迟到,因此交通问题变得尤为重要。黄丙寅是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的成员。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三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全运会的交通保障工作。
![]()
柯鲁瀚注意到指挥中心的屏幕上有很多与运动员、开幕式相关的信息。黄丙寅告诉他,这是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的一部分,根据十五运的保障模式定制开发。与往届全运会不同,此次,广州市用23家市中心的接待酒店取代了传统全运村,运动员分散住宿,叠加早晚高峰人流,给交通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
由于比赛结果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每天的交通计划要等前一天比赛结束后才能确定,工作人员常常要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
![]()
![]()
为应对运动员分散住宿的挑战,交通部门规划了213条运动员专属通道,并制定各类突发状况预案,确保赛事期间交通顺畅可靠。
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监测屏幕上的画面,看到赛事车辆执行任务的情况。一旦遇到拥堵,导航地图就会实时标红路段,交通指挥中心就会立刻协调“羊城铁骑”进行疏导和带路,以保障赛事车辆顺利到达场馆。
除了有形的交通网络,大赛的顺利运行还依赖于另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时刻不能中断的电力系统。对本届赛事而言,广州正面临一场空前严峻的考验:它必须“零中断”,而且要“零碳”。电力部门要如何做到这一点?
![]()
眼前的这辆氢能应急电源车就是保供电的关键之一。这是由广州市供电局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基于固态储氢的氢能应急电源车,当发生市电发生故障时,它可以作为备用应急电源使用。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辆车中可以存放100千克的氢气,足以让它以200千瓦的功率,连续对外工作6个小时,供应电能超1000度,满足一个小型社区的基本用电需求。
![]()
保障电力,既要能应急,也要防患于未然。除了这辆移动的绿色电源,供电局还构建了“空天地隧”一体化智能巡检体系。在配电房内,柯鲁瀚见到了24小时无休的巡检机器人,正在勤恳的执行保障赛事电力“零中断”的任务。
![]()
这是一台开关柜智能操作机器人,有了它,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压力和危险系数。
曾晴(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电科院高压试验所二级工程师):“人工运维需要穿着厚重的防电护服,带绝缘手套拿着操作杆,在小车刀孔和地刀刀孔上进行操作。我们广州局和南网的开关柜数量成千上万,所以,我们就研发了这个开关柜智能操作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我们可以远程下达指令操作它,夜晚的时候它就可以代替人工。”
![]()
![]()
电力“零中断”可以实现,但如何能让每一度电都清洁?为了实现“零碳”目标,广州供电局选择从源头开始改变。他们自主研发了植物油变压器等环保创新技术,所有赛事用电也都是100%的绿色清洁能源。
林国成(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安监部应急协调科经理):“我们首先在奥体的场馆上铺设了4000平方米光伏板,发电功率可以达到555千瓦。同时,我们也从崇化、西电东送这边购买绿色能源,实现场馆所用的每一度电都是绿电。”
场馆改造与无障碍升级
这服务 安全感满满
![]()
![]()
大湾区全运会改变的不只是一场比赛,也是一座城。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广州的大街小巷,看看经历过改造后,它们如何焕发新生。
为筹备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对30个老旧场馆和17个街区进行改造升级,广州市残疾人体育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也是国内首个取得无障碍认证三星级的体育改造场馆。
![]()
无障碍认证三星级的这座场馆到底有哪些硬核提升?到处都是惊喜。一块小小的查询屏,可以提供步行和轮椅两种导航路线,还能显示赛事信息,且支持360度三维查看。
![]()
![]()
无障碍机器人“小多”引起了柯鲁瀚的注意,这台机器人可以为视障人士提供一键呼叫、语音交互、问路引领服务,并且可以将人带到场馆指定地点。
柯鲁瀚现场测试,戴上眼罩后,通过呼叫“小多”,让其带领前往一号馆无障碍卫生间。在机器人的引导下,扶着机器人后方的扶手,柯鲁瀚顺利到达目的地,他表示这是第一次完全信任机器人带路。
![]()
![]()
场馆内还设有延伸至顶层的缓坡,以及新增的无障碍电梯,电梯配备脚踢按钮,轻轻一踢就能开启,同时会有语音提示,方便坐轮椅的人士使用。
在一号馆,轮椅篮球运动员们正在训练。
![]()
![]()
坐着轮椅打篮球到底有多难?柯鲁瀚亲身进行了尝试......
![]()
![]()
如今,广州的老场馆焕然一新,电力与交通系统全面升级,科技元素随处可见,赛事与城市在广州形成奇妙的同频共振。柯鲁瀚能清晰地看到,广州正借着全运会这场盛事,完成一次面向未来的整体升级。
柯鲁瀚还有哪些体验和见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近观中国》节目。
![]()
制片人:张小玲
编导:谢怡
编辑:于二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