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中,身影奔跑在赣江畔;夜幕下,灯火映照创业园奋斗面庞。这幅热血图景,正是英雄城南昌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时期,共青团南昌市委大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推出“青年大学习”“职场青年说”,打造“强国志青春说”“青联思享汇”品牌,组建青年讲师团,推动“洪港澳”“赣陶”青少年交流,在110所学校推进“少年军校”建设,每期训练超5500人次。从就业创业到安居保障,覆盖青年成长全链条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让青年真正成为城市发展主角。
英雄城里的青春之声,正清澈而嘹亮地唱响新时代。
![]()
筑梦沃土
让青春与城市双向奔赴
周三的晚上,青英创业集训营的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跨境电商已从‘可选项’变为企业出海的‘必选项’。”市跨境电商协会会长黄宇的实战分享,让在场的年轻创业者们受益匪浅。从市场选品到品牌出海,从供应链管理到数字营销,这些干货满满的课程,为初创青年们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
资料图
这样的创业培训,只是南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连续举办十三届的青英人才创业大赛,已成为南昌青年创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大赛累计吸引近7700名创业者登台竞技,孵化创业项目3400余个,帮助1.6万余名大学生在南昌扎根发展。更令人振奋的是,从这里走出的赵贺琦、刘臣等优秀创业者,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冠亚军,让南昌青年的创新实力闪耀全国舞台。
五年来,“青英归巢”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累计发布岗位4000余个,招募人数1.7万余人,吸引报名超过5万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青年实干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等项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在南昌的基层一线淬炼成长。
从创业大赛的激烈角逐到基层治理的细致入微,从技术攻关到乡村振兴,南昌为青年成长提供了多元立体的实践平台。这座城市正在用真挚的诚意告诉每一位青年:在这里,你的每一个梦想都会被珍视,每一次努力都会有回响。
活力之城
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华灯初上,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渐渐热闹起来。古色古香的茶楼前,年轻学子们驻足聆听从雕花木窗飘出的琵琶曲;网红打卡点前,快门声此起彼伏;身着汉服的少女们穿梭在青石板路上,与街头音乐人的演出相映成趣。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画面,正是南昌吸引年轻人的“青春密码”。
“近年来,南昌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胡明远每年都会组织研究生团队来南昌调研,“这里良好的人才政策和社会环境,让我们愿意把优秀学子送来锻炼,也期待通过这种双向交流,为南昌发展贡献智慧。”目前,南昌已与全国3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每年吸引近千名高校学子来昌开展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
![]()
青春便利店(资料图)
除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南昌还懂得如何满足当代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幕降临后,遍布全城的“青年夜校”开始焕发活力。在南昌高新区,非遗刻纸课堂里,众多年轻人正专注地学习这门古老技艺;在青山湖区的青春便利店,民谣音乐分享会让音乐爱好者们沉醉其中;在安义县的咖啡课堂,浓郁的咖啡香中,年轻人正在学习拉花技巧……这些由共青团南昌市委精心打造的“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在全城设有48个站点,开设课程涵盖传统文化、艺术素养、生活技能、职业提升等多个领域。其开办不到一年半,就吸引近3万人次参与,形成了“白天工作充电、夜晚学习蓄能”的都市青年成长新模式。
更令人欣喜的是,南昌正在将这种青春活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打造“南昌”主题打卡墙、万寿龙雕塑、玫瑰长椅等网红打卡点,推出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这座城市成功地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吸引年轻人的“强磁场”。
温暖护航
让奋斗与归属皆有所依
“推开驿站玻璃门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里的温馨打动了。”回忆起年初入住青山湖区“洪漂驿站”的经历,厦门大学硕士毕业生曾城芳依然感慨万千。这个来自宜春万载的姑娘,如今已经在南昌一家科技企业工作半年多,“7天免费住宿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适应新环境的缓冲期。”
像这样的“洪漂驿站”,在南昌主城区共有31个站点。2020年以来,为破解来昌青年人才“落脚难”问题,南昌创新推出这项服务,提供短期免费住宿。走进驿站,青年卡申领指南、12355青少年服务台介绍、就业创业政策汇编等资料整齐摆放,宛如一份精心准备的“城市生存指南”。
![]()
“洪漂驿站”内景 资料图
“资源整合让驿站‘活’了起来。”驿站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市场价计算,7天住宿可为每位青年节省开支超千元;而对企业来说,通过驿站能够精准对接人才,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让“洪漂驿站”超越了单纯的住宿功能,成为连接青年与城市的重要桥梁。
南昌对青年的关怀,远不止于“第一站”的温暖。针对青年普遍关注的子女入学问题,南昌创新推出社区嵌入式托育模式,已在全市建设托育点125个,为青年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昌通码”青年专区,整合全市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资源,为青年提供专属优惠和便捷服务。
从毕业求职、入职住宿,到婚恋交友、子女教育,再到职业发展、安家落户,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十四五”期间,南昌累计投入青年发展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惠及青年超过50万人次。
![]()
2025南昌市青年运动会
从维多利亚港到鄱阳湖,来自香港的学生代表周家乐在南昌市青年运动会上感慨道,“这不仅是运动,更是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旅程。”截至目前,该运动会已连续举办七届,吸引全市各界青年23200余人参与。
围绕青年婚恋诉求,南昌抓住“七夕”等时间节点,开展观影、集体婚礼等活动,实现从小范围到跨单位、跨行业联谊,从传统相亲转变为沉浸式、轻社交模式的交友活动,不断探索更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交友方式。
“十四五”时期,共青团南昌市委通过“平台+服务+品牌”模式,累计举办青年联谊、沙龙、户外拓展等活动560余场,覆盖青年近5万人次,成功牵手超千对。
在英雄城,青年感受到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城市收获的是与青年共同成长的持久活力。这种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正是南昌服务青年发展最生动的写照。
青春飞扬
让志愿与城市共同成长
“河小青”巡河护河15078场,“小白鹤”服务大型赛会累计超50万个小时,“伙伴计划”惠及社区青少年8200余人……翻看南昌市青年志愿服务五年的记录,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见证了“十四五”期间南昌青年志愿服务的坚实足迹,讲述了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温暖故事。
生态保护,青年当先。“十四五”期间,南昌“河小青”队伍更加壮大,行动更为精准。2025年开展的巡河护河、净滩清淤活动有1200余场,参与志愿者9800余人次,清理河道垃圾150余吨,服务更显深度与实效。从健全“共青团+社会组织+志愿者”网格化体系,到推进“河小青”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青年志愿者已成为守护南昌绿水青山不可或缺的力量。
乡村振兴,一线建功。“十四五”期间,南昌选派592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乡村。通过精准培训和“传帮带学”,这些年轻人迅速融入基层,其中69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更是在全国考核中获评优秀。他们在广袤田野间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
“小白鹤”志愿者(资料图)
赛会舞台,名片响亮。大型赛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更是检验志愿服务水平的考场。“洪城红”和“小白鹤”作为南昌青年志愿者的金名片,在“十四五”期间越擦越亮。2025年,服务大型赛会的“小白鹤”志愿者从2024年的6000余人激增至95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从8万个小时增至超10万个小时,服务各类赛会嘉宾、观众6万余人次。从注册签到到外语翻译,他们用专业、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八方赞誉,展现了南昌青年的卓越风采。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从单一服务到多元拓展,南昌青年志愿服务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全面进步。展望未来,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将继续书写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动人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昌将继续以真挚的诚意、完善的政策体系、周到的服务保障,为青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个青春梦想都能在这片红土地上绽放光彩。”共青团南昌市委书记刘众星表示,当青年奋斗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当个人理想与城市愿景交织共鸣,英雄城南昌必将奏响更加昂扬的青春强音,汇入新时代的壮丽旋律。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万晓霞/文 影视部/图
编辑:姚西林 二审:李园园 终审:凌云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