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这一路去云南,部队还缺整整一百万斤口粮!”1949年12月28日傍晚,南宁郊外的一间土砖房里,陈赓压低声音,话音却透着急切。刚从广西省委机关赶来的张云逸听得眉头紧锁,他没想到,第四兵团的补给窘迫到这种地步。
![]()
广西战役刚刚落幕。短短一个月,兵团下属三军加上新拨归的部队,人数已逼近二十二万。兵力猛增,伤亡极小,战斗的确漂亮,可每天光是大米就要四五十万斤,财粮压力顿时像山一样压下来。南宁城内仓库空空,县乡还在清匪肃特,真正能调得动的粮食少得可怜。陈赓指着参谋送来的数字直皱眉,“再打下一仗不愁,走路都走不出去”。
一周前,大家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12月7日凌晨,第14军连夜攻进钦县城,缴获物资堆满街巷,其中最让人眼亮的,是两辆崭新的美制轿车。俘虏说,一辆属“桂系太子”白崇禧,一辆是李宗仁的公务座驾,车里还扔着李宗仁在南京就职时用的佩剑。这桩“意外之喜”迅速传到兵团部,陈赓笑得合不拢嘴:“好东西,先封存,或许用得着。”
![]()
不过,大家最想擒获的并不是汽车。情报显示白崇禧正想沿钦州湾出海,可第14军赶到时,他仍缩在舰上不敢靠岸。大鱼没捞到,众人难免遗憾。陈赓却并未气馁,命令部队北上堵截,又快又狠,四万人俘虏一网打尽,桂南战线彻底崩溃。只是打了胜仗之后,粮草见底的问题更尖锐。
广州方向曾帮过一次忙。解放初期,各路物资由华南分局统筹,可那会儿鞋子、汽油都难凑齐,何况现在要在广西短期筹一百万斤粮?陈赓与郭天民商量良久,决定“请”张云逸出面。说是请,其实更像设一个“局”。
![]()
27日下午,陈赓把缴获的两辆豪车擦得锃亮,停在兵团司令部门口。张云逸一进院子便被吸引,围着车打量:“这车倒是不错。”陈赓笑着递上钥匙:“张老辛苦多年,该有辆趁手坐车。挑一辆吧。”张云逸推辞几句,最终选了白崇禧的那部,理由是“李宗仁那辆带佩剑,送北京作纪念更合适”。围观参谋都在偷笑,没人点破司令员的真正打算。
果然,第二天陈赓便“登门拜访”。他拿出一张物资清单,轻描淡写提出:兵团西进,粮食缺口巨大,银元和金条虽有,却不方便自己下市面采买,请广西省委和军区代为解决。张云逸这才反应过来,指着他连说三遍“老陈你这可不地道”,笑骂声里却已接过清单。
![]()
张云逸回到省委,连夜召集财粮、军区后勤、工商处开会。广西底子薄,强行摊派容易失民心,硬征更会拖慢剿匪整编。众人斟酌后想出折中法子:由省政府出面,把南宁数家大粮商请来,以官方库存金银作抵押,先行借粮百万斤,待各地征粮、广东援粮陆续到位后再归还。商人见到省政府的印章和金银,当场拍板发货。三昼夜内,粮包堆满了第四兵团的临时仓库。
粮食的问题解决,风雪中的士兵们却依旧穿着单衣。入滇必经高寒山区,没有棉衣寸步难行。陈赓只好再次求助。张云逸没有推辞,又联系岭南各工厂采买现成棉军装,再抽调广西省库存军被,两广配合,总算给二十万将士凑出了两万多套冬装。南宁街头的老百姓经常看到运棉车昼夜不息往兵团大院里开,嘴里嘟囔一句“部队打仗也不容易”。
![]()
换装完毕后,陈赓立即部署:第37、第38师先行出动,从富宁、文山直插蒙自;三日后,换好新棉衣的第14军尾随;五日后,兵团部及第15军压轴北上昆明。命令下达的那刻,晨曦从竹林深处透出,汽油味、棉布味、热饭香混杂在一起,没人再提“缺粮”二字。
临行前一天,张云逸驱车赶到兵团驻地,正是那辆桂系座驾。他拉开车门冲陈赓开玩笑:“老陈,把车要不要先还你?省得路上说我占了便宜。”陈赓哈哈一笑,摆手说:“车早是张老的,可谁都得记得,这百万斤粮是广西老乡替咱们背出来的。”张云逸点点头,关上车门,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冬夜里格外清晰。
![]()
不少干部后来感慨:一辆俘获的轿车换来百万斤军粮,再换来两万套棉衣,其实换不来的,是地方干部与野战军并肩的信任。同一条战线上,任何一次伸手相助,都是输不起的背水之战。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