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媒体近日披露,乌克兰开始部署首批1000架国产“Mavic级别”四轴无人机,而这个“Mavic级别”是“大疆山寨品”的委婉说法。
乌方还宣称,这些山寨品虽然外观略显粗糙,但是与民用Mavic无人机相比,在战场上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耐用性。
![]()
美国福布斯网站有报道称,乌克兰军方开始部署首批国产“Mavic级别”(即“大疆山寨品”的委婉说法)的便携式四轴无人机,标志着乌克兰有意摆脱对大疆产品的依赖,转向所谓“整合实战经验”的国产小型无人机。
据称,乌克兰将小型无人机的数量和生存能力放在首位,将本地生产能力与前线反馈相结合,以牺牲“展厅级外观”为代价,换取强化链路、模块化载荷和GPS失效时的视觉导航能力。换句话说,乌克兰的“山寨版大疆”虽然外观略显粗糙,但在战场上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和实战耐性。
![]()
Shmavic无人机
作为“大疆”系列的替代品,乌克兰近年已推出了至少四款“Mavic级别”的本土产品,分别是Reactive Drone公司的Shmavic无人机、Frontline Robotics公司的Zoom无人机、Bravery Invest公司的Ukropter无人机和Rise Technologies公司的Yautja无人机,其他小公司也有一些不太出名的产品。据称,乌克兰设计人员根据实战反馈,对这些无人机的部分性能进行了优化,号称比“大疆”Mavic系列在战场上具有更高的作战效率。
按照福布斯的说法,“大疆”(DJI)的Mavic3 Enterprise系列仍然是便携式四轴无人机的全球标杆:具有56倍混合变焦的广角相机,可选的640×512热成像模块,电池可在高空飞行约38至45分钟,以及支持RTK的多星座卫星导航,可以用于厘米级测绘用途。更关键的是,这些四轴无人机将坚固的光学器件、高度自动化的飞行控制和障碍物感应功能,都可以经过折叠放入士兵的背包。
![]()
但是乌克兰方面认为,“大疆”Mavic系列仍然属于民用消费类产品,虽然易用性极佳,就像一台“飞行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包括显示屏亮度、电池续航力、操纵器手感、通信链路抗干扰等性能,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都存在不足。
以乌克兰自己研发的Shmavik为例,这款四轴无人机的外观显得相当粗糙,“颜值”远不如Mavic系列,更像是一台由四根管子组成的飞行架子。但是Shmavik无人机针对战术侦察进行了特化,电池续航增加到了60分钟,并增加了抗干扰导航系统和跳频(FHSS)能力,还用双通道的变焦相机取代了民用版摄影机。
![]()
Zoom无人机
另外,乌克兰对无人机的操作遥控器也进行了优化,该国引进了美国AtlasUltra操作遥控器,具有2000尼特水平的日光可读屏幕。相比之下,“大疆”Mavic的消费类控制器的运行亮度约为700尼特。乌方认为,在战壕环境下,更亮的屏幕和适合戴手套的触觉可大大减少操作误差。
乌克兰方面吹嘘的另一个设计优点,就是频谱弹性。当俄军电子干扰对卫星导航等定位工具进行坐标欺骗时,这些“山寨版大疆”凭借视觉惯性里程计、跳频链路和无地理围栏固件,能够继续维持工作。Frontline Robotics公司的Zoom无人机就号称
![]()
Yautja无人机
正因为上述原因,乌军前线发言人向西方媒体吹嘘这些“Mavic级别”无人机具有更高的战场耐用性。他们声称,典型的Mavic无人机平均出动寿命大约为60架次,而乌克兰的山寨品却能达到300架次,因此战场耐用性提高到了五倍。按照乌军的说法,尽管一些山寨品性能略逊,框架也更重,但是更高的耐用性也将“从数学角度”整体提升乌军无人机的作战能力。
乌方最为强调的还是这些山寨品的“本土化”生产能力。据称,乌克兰制造商已经实现大部分零件在本国采购,例如该国每月可生产超过10万台用于无人机的小型电机,此外还能生产电池、操作遥控器甚至是廉价的热像仪。
![]()
Ukropter无人机
不过,乌克兰和西方媒体的报道细节却暴露了另外一个事实:报道内容含糊表示,乌克兰无人机生产商正在积极努力,将在每个季度减少10-20%的“中国依赖度”。可见,乌克兰山寨无人机实际仍是中国零件的组装品,所谓能够国产的电池、热像仪等零件只能满足一部分数量需求,远远还不是全部。(作者:陶慕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