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湖南怀化沅陵县的手术室,成了“反诈误伤”最离谱的现场:主刀医生正在给患者做急诊手术,刚要联系血库确认配型,手机突然没了信号——号码被运营商以“涉诈风险”强制停机。更魔幻的是,他妻子(同院医生)赶来协调,自己的手机也因“高频通话”被封了。两台救命手机同时哑火,手术被迫中断,直到同事用私人号码接力联系,才没耽误救治。
![]()
这哪是“反诈”,分明是把医生往火坑里推。
事发后运营商的回应,透着一股“程序正确”的冷漠:丈夫的号是“系统判定涉诈”,妻子的号是“高频通话触发异常模型”,客服翻来覆去只说“终端异动模型介入”,连具体哪条通话被标为“风险”都拿不出来。更糟的是维权死循环:夫妻俩的号归属长沙,人在沅陵工作,当地营业厅说“管不了异地号”,要求他们回长沙,拿着公安局开的“无犯罪证明”才能复机。可手术排满、患者等着查房,谁能说走就走?
这不是个案,是医生群体的“通话噩梦”。
医生的手机,本就是“高频+陌生号”的集合体:一天接几十个患者咨询、跨科室会诊、深夜急诊呼叫,这些救命的沟通,在算法眼里全是“涉诈特征”。今年7月,山东一位儿科医生因一天打了60个随访电话,被判定“外呼异常”停机;9月,广东急诊医生的号因“夜间通话密集”被封,导致3个术后患者联系不上复查。他们不是没申诉,可运营商要么甩锅“系统自动判定”,要么要求签“不涉诈承诺书”——合着正常工作,还得先自证清白?
![]()
更讽刺的是,真正的诈骗分子早把路走通了:改医院设备参数当“中继站”、买虚拟号段伪装官方,反而没被系统盯上;守法医生的正常通话,却成了被围堵的“漏网之鱼”。这哪是“精准反诈”,是“精准误伤”。
运营商总说“配合反诈”,可反诈的底线是“不损害合法权益”。根据工信部规定,停机前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可这次事件里,医生连条预警短信都没收到;异地复机本就该“跨省通办”,可营业厅一句“管不了”,就把责任甩给了救人的医生。
说到底,问题不在“反诈”,在“懒政式风控”:用“一刀切”的算法代替人工核验,用“程序正确”掩盖服务失职。医生的手机不是普通通信工具,是手术室和生命的连接线——这条线断了,耽误的是救命时间;这种“误伤”多了,寒的是所有从业者的心。
![]()
现在最该改的,是把“人”放回到风控里:给医院、急救等特殊行业开“白名单”,高频通话先人工核实再判定;异地复机打通数据,凭工作证明就能快速解封;至少,停机前给医生留个“救命缓冲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