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历史中,日本因为缺乏石油而被迫南下偷袭珍珠港,将美国这个“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拖入战争,这被丘吉尔和斯大林都视为盟军获胜的关键。
实际上日本在大庆油田已经钻了1100米,再往下钻100米,就将发现大庆油田。这短短的100米,在无意中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世界格局,让人类侥幸避开了一个法西斯主义可能统治全球的黑暗未来。
如果日本在1930年代于中国东北发现并成功开发了大庆油田,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乃至全球战局都将被彻底改写。这不仅仅是能源的获取,而是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地影响日本的经济、军事和战略选择。
二战前及战中,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大庆油田是超巨型油田,其储量足以满足当时日本全部的民用和军事需求。日本将瞬间从一个极度缺乏战略资源的国家,变成一个石油自给自足、甚至可能出口的“资源大国”。
日本将无需耗费巨额外汇(黄金)从美国购买石油,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发展其他军工产业(飞机、军舰、坦克制造)。日本的经济压力将大幅减轻,战争续航能力呈指数级增长。
东北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不仅能提供粮食、钢铁、煤炭,还将提供最关键的石油。这将使日本将其“大陆政策”的基石打造得无比坚固,东北将成为其名副其实的、不可替代的核心战略基地。
黑土壤资源有多珍贵?德国在占领乌克兰后,整列火车车整列火车的向德国运乌克兰的黑土壤。布热津斯基直言不讳地说:俄罗斯失去了乌克兰,就是个二流国家。
日本海军将迎来“黄金时代”,联合舰队将不再因石油短缺而束手束脚。飞行员可以接受最充分的燃油训练,舰队可以频繁进行远洋演习和部署,航母和舰艇的作战半径和出动频率将不再受限制。日本海军的技术和训练优势将得以长期保持。
日本陆军将实现“机械化”,有了充足的燃油,日本陆军可以大力推进其迟迟无法实现的机械化进程。坦克、装甲车、卡车将大规模装备部队,彻底改变其依赖骡马和步兵的落后面貌。关东军将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钢铁洪流。
日本能源枷锁的解除后,日本将在“北上”(攻击苏联)和“南下”(攻击英美)的战略选择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它可以根据自身的最佳时机做出选择,而不是被资源危机逼着做出偷袭珍珠港的亡国决策。
日本获得大庆油田后,将对二战进程产生颠覆性影响:
战略决策一:全力“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
1、放弃偷袭珍珠港:既然东南亚的石油不再是最优解,日本就没有必要去挑战美国这个庞然大物。日美谈判中,日本的态度会更强硬,但避免与美国开战的意愿会成为主流。
2、执行“关特演”计划:1941年,日本策划了规模空前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陈兵百万于苏满边境。在真实历史中,由于石油储备只够支撑短期作战,且获悉了苏联西线情报后,日本放弃了进攻。但如果日本拥有源源不断石油,极有可能在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时(1941年底),从东线向苏联发动致命一击。
3、苏联将陷入真正的两线作战。即便从远东调来的精锐部队也无力同时抵挡德日夹击。莫斯科极有可能失守,苏联政权面临崩溃风险。
4、德国很可能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一旦苏联被击败,德国将整合整个欧洲的资源,与日本会师中亚。世界将形成德日主导的欧亚大陆联盟。
5、中国陷入绝境:日本可以抽调更多关东军精锐入关,用于中国战场。失去了苏联的牵制和外援通道(苏联援助会断绝),中国的抗日战争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困难,结局难料。
6、英美将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可能会被迫与一个控制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德日联盟进行一场漫长的冷战,或者寻求妥协。
战略决策二:巩固东亚,迫使英美妥协 1、战略收缩:日本也可能选择不直接攻击苏联,而是充分利用东北的资源,彻底消化已占领的中国领土(巩固华北、华中),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2、对英美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会成为一个极度强大的区域性霸权。英美在亚太的力量(如菲律宾、香港、新加坡)将直接暴露在日本兵锋之下。为了保住其他利益,英美很可能会做出巨大让步,甚至可能承认日本在中国和东亚的既得利益,以换取日本不进一步南侵的承诺(一种更成功的绥靖政策)。
3、二战很可能将主要局限于欧洲和北非,亚太战场可能以一种“僵持”或“妥协”的状态结束。日本将成为战争的最大赢家之一,巩固其东亚霸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