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米哈游旗下游戏《崩坏:星穹铁道》即将上线的新角色“大丽花”(康士坦丝),因其立绘与实机演示视频陷入舆论漩涡。部分网友指出,该角色在设计上疑似借鉴了1947年发生在美国的“黑色大丽花”悬案细节,被指将悲剧案件娱乐化,引发了是否尊重逝者的广泛争议,有网友已就相关质疑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
![]()
网友发帖质疑游戏消费真实案件(网络截图)
![]()
当年关于“黑色大丽花”一案的新闻报道(网络截图)
极目新闻记者致电该游戏运营方上海米哈游影铁科技有限公司。客服工作人员回应称,对角色设计的具体细节并不了解,会将相关争议记录并向上级反馈。同时表示,“大丽花”目前仅发布预告,尚未正式上线,后续是否调整、如何回应争议,需以官方公告为准。(据11月9日极目新闻)
因为角色代号“大丽花”联想到案件“黑色大丽花”,究竟是不是网友想多了?从种种细节来说,争议并非空穴来风。
该角色不仅代号与案件通用代称一致,角色本名“康士坦丝”又与相关电影《蓝色大丽花》女主角名字相近;角色特效、装饰中反复出现的黑色花卉意象,呼应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黑色大丽花”符号;更令人不适的是,角色动作细节、台词也与案件中受害者右胸被毁,面带诡异微笑等细节似有呼应。所有这些元素叠加,实在很难说全是巧合,即便是巧合,也已经事实上导致众多玩家、网友产生了负面联想,形成了不良影响。
更令人不适的是,该游戏角色被塑造成带有性暗示的“魅魔”形象,若隐若现地搞擦边营销,以“软色情”方式将暴力悬案碎片化、符号化处理,其实就是在行业伦理的灰色地带疯狂“蹦迪”。
游戏本应给人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激发人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但如果将案件受害者所遭受的暴力创伤,化为游戏角色的“个性设计”,把残忍案件的细节,拆解为吸引眼球的卖点,这种将悲剧娱乐化的擦边营销,流露出的是对生命的漠视,对逝者的消费。
网络游戏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公共文化产品属性,青少年玩家占比不低,涉事这款游戏分级仅为12+,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未成年人来玩。这种极具争议性的设计,是否逾越了内容安全的红线,企业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面对网友汹涌的质疑,游戏官方的回应显得被动迟缓,客服“一问三不知”+流程化道歉,仅表示“已收到反馈”“流程原因无法满足诉求”,既未承认问题,也未承诺调整,与其说是“回应”,不如说是“敷衍”。
玩家是游戏的“衣食父母”,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应该被尊重,被倾听,如果说,玩家对于游戏角色不满,居然要通过向监管部门“举报”才能表达诉求,说明正常的反馈渠道根本没用。游戏公司如果在用户沟通上如此傲慢,非要等到舆论发酵,监管介入,只会不断消耗自身的品牌信誉。
近年来,游戏行业中类似的质疑和争议频繁发生,例如《江南百景图》将抗金英雄岳飞“魔改”成“肉袒牵羊”的投降者,米哈游“崩坏系列”的另一款游戏国际服的三周年庆典活动中,一位女武神Cosplay兔女郎也因擦边营销破坏角色人设,引发大量玩家不满。究其根源,无非是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厂商为了博出位,不惜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忽视了主流玩家的情感诉求。
无数案例都已经证明,打擦边球、哗众取宠绝非长久之计,真正叫好叫座的游戏作品,靠的都是精美的设计、动人的故事线、用心的制作和对玩家体验的尊重。游戏需要天马行空的创意,但创意绝对不能没有边界,现实悲剧绝不应成为娱乐噱头,玩家的声音更不该被当作耳旁风。
米哈游作为行业巨头,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大丽花”角色尚未正式上线,真诚回应玩家关切,移除引发不适的设计,在游戏设计中重视伦理审查环节,尊重玩家意见和公众呼声,才是挽回信任的正确方式。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