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一位读者的留言让我沉思良久。
“项目成功,功劳是领导的;项目出事,责任全是我的。我感觉自己不是来工作的,是来当‘替罪羊’的。”
字里行间,满是疲惫与无奈。
这让我想起热播剧《平凡的荣耀》中的一幕。
主角孙弈秋所在的组项目失败,上司王总在总监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都是弈秋经验不足,我没盯住。”
那一刻,孙弈秋脸上的错愕与委屈,刺痛了无数打工人的心。
这种经历,堪称职场最大的内耗之源。
你冲锋陷阵,他坐享其成;你埋头苦干,他指点江山;一旦风雨来袭,你却成了他最先抛下的“救生圈”。
![]()
02
领导的“甩锅”行为,背后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本质上,这是一种风险转嫁。
他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不确定性和失败后果,强行转移给风险承受能力更弱的你,以保全自身的地位、声誉与利益。
这就像一艘遇险的船,船长抢先坐上唯一的救生艇,却对你说:“你留下来,这是对你忠诚度的考验。”
更残酷的是,许多初入职场的新人,常被“服从性测试”与“责任感强”这套说辞所迷惑。
领导一句“能者多劳”、“这是在培养你”,就让年轻人满腔热血地接下本不属于自己的黑锅,还误以为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直到锅越来越重,压垮了身体,也寒了心,才恍然大悟:
无原则的接锅,非但换不来感激,只会让你在组织的定位,从“能干”悄然滑向“好用的替罪羊”。
![]()
03
那么,当责任的“锅”再次从天而降,我们该如何破局?
硬扛?伤的是自己。硬刚?伤的可能是前程。
真正的智慧,在于策略性地建立职场“防火带”。
第一招:固化流程,让工作“有迹可循”
这是你的“防弹衣”。关键沟通、任务分配、方案确认,务必使用邮件、工作软件等留下书面记录。当领导在会议上口头下达模糊指令时,温和而坚定地追问:
“领导,为确保理解一致,我将会议纪要整理后邮件发您确认一下?”
这不是不信任,而是职业化。白纸黑字,是最好的“责任划分器”。
第二招:主动曝光,让成果“可视化”
这是你的“扩音器”。不要只顾埋头苦干,要学会适时、巧妙地展示工作进程。
定期撰写工作周报,在项目关键节点主动汇报,在团队会议上分享进展。让你的努力和贡献暴露在阳光之下,让甩锅者难以在众目睽睽之下信口雌黄。
记住,职场上,看不见的付出,等于没付出。
第三招:提升价值,让自己“难以替代”
这是你的“护城河”。不断学习,深耕专业,成为某个环节不可或缺的专家。当你掌握着团队需要的核心资源或技能时,领导在决定让你“背锅”前,就不得不掂量一下失去你的代价。
你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你最硬的底气。
![]()
04
当然,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底层心态的转变。
1. 分清“责任”与“担当”
担当是主动扛起自己应尽之责,而替人背锅,是无谓的自我牺牲。真正的职业精神,是做好分内事,守住责任边界。
2. 理解“服从”与“盲从”
服从是执行合理的指令,盲从是接受一切不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避免被职场PUA侵蚀的根基。
3. 相信“平台”与“本事”
警惕那些只会画饼甩锅的领导。真正值得追随的,是能带你成长、为你争取利益的领路人。否则,你要时刻清醒:你依赖的是平台,还是自己长在身上的本事?
![]()
05
最后,分享一句管理学家的话:“糟糕的领导把员工当蜡烛,燃烧他们照亮自己;卓越的领导把员工当种子,投资他们共赴丰收。”
我们无法选择遇到什么样的领导,但我们可以选择应对的方式。
如果你的建设性努力都无法改变环境,那么,是选择在“甩锅文化”中耗尽所有热情,还是勇敢地去寻找一个珍视你贡献的团队,答案,其实就在你心中。
真正的职场安全,不是你从未遇到过风雨,而是你早已为自己备好了伞,并拥有了随时可以离开一条破船,游到另一艘大船上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