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通决定凤凰传奇命运的电话,不是玲花打给曾毅的,而是公司律师打给经纪人的。
电话里,律师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他只说了一句:“准备启动B计划吧,A计划已经彻底失败了。”
所谓的A计划,就是沉默。从六月份曾毅因为一块表被骂上热搜开始,整个团队都在赌,赌网友忘性大,赌这场风波能自己平息。可他们赌输了。两个月内,天津和洛阳的演唱会黄了,几千万真金白银打了水漂,违约金还得自己掏。紧接着,合作了多年的品牌方发来解约函,客气又疏远。
整个团队,就像一艘正在漏水的船,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水漫上来,却无能为力。曾毅的社交账号死一样寂静,人也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里。大家都在等,等一个结果。
![]()
十一月五号,B计划启动了。玲花在网上宣布,自己将以个人身份,担任《声鸣远扬》的导师。那一刻,网络瞬间就炸了。骂声铺天盖地,说她现实,说她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抛弃了二十年的搭档。在粉丝心里,这比直接宣布解散还要伤人。
可他们不知道,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玲花一个人在房间里坐了多久。这不是她的个人意愿,这是整个团队在溺水前的最后一次挣扎。
公司的人算过一笔账,凤凰传奇这个牌子,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捆绑”。曾毅出事,整个组合就得停摆。再这么耗下去,不用等市场封杀,他们自己就先饿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切割。让玲花先一个人走出去,只要她还在舞台上,只要她还能唱,那“凤凰传奇”这四个字,就还不算彻底凉透。
这步棋,走得像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她顶着骂名,就是在用自己去试探市场的底线。
第二天,是曾毅的生日。团队里没人敢提这事,生怕再引火烧身。可零点一到,玲花还是发了条祝福。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任何解释,就是一句简简单单的“生日快乐”。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她在告诉所有人,也告诉曾毅:我们人没散,只是换了个活法。
这个举动,稍微挽回了一点舆论。有人开始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但资本市场,远比粉丝要冷酷。没过几天,节目组就公布了总决赛的评委名单,玲花的名字,果然被拿掉了。
这记耳光,打得又响又亮。市场用行动告诉他们:不行。只要你还和“风险艺人”有一丁点关系,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搭档,我们也不敢用。玲花的“曲线救国”计划,第一步就失败了。
![]()
事情到这里,几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曾毅不能出来,玲花一个人也走不远。他们被困住了。
很多人总喜欢拿他们和羽泉、S。H。E比。但那不一样,别人是功成名就后,为了各自更好的发展而选择单飞。凤凰传奇不是,他们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被迫做出的选择。他们二十年来,走得太稳了,稳到像一对模范夫妻,没有任何绯闻和污点。也正因为如此,当危机真的来临时,他们没有任何应对的经验,只能用最笨拙,也最悲壮的方式去硬扛。
这个圈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个组合里有一个人出事,最快、最有效的止损方式,就是另一个人立刻发布声明,宣布单飞,甚至还要带上几句谴责,彻底划清界限。
可玲花没有。她没有谴责,没有切割,甚至还在生日那天送上祝福。她用一种最不“专业”的方式,保留了最后的体面和情义。但也正是这种“不专业”,让他们错过了最佳的公关时机,让整个团队陷入了更深的被动。
直到今天,曾毅依然沉默。玲花也再没有新的个人行程。组合的官方账号,像一座废弃的纪念碑,停更在那个喧嚣的六月。这已经不是一个关于搭档情谊的故事了,这是一个关于商业品牌如何应对危机的惨痛案例。当品牌的一个核心元素出现负面时,是选择断臂求生,还是选择捆绑沉没?
玲花和她的团队,选择了第三条路:既不断臂,也不沉没,而是试图在风暴中,用一只手撑住整艘船。现在看来,他们可能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风暴的威力。
如果说这件事的根源不在于那块手表,也不在于搭档的情谊,而在于“凤凰传奇”这个品牌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结构性风险。那么,面对这种困境,你觉得是果断切割更明智,还是像玲花这样,试图保全一切更值得敬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