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费多托夫,一位战功赫赫的俄罗斯航天中校,国家航天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亲手将“和平号”空间站送上太空。
他的履历,是无数俄罗斯军工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天花板。
![]()
然而,就在事业的巅峰期,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同事都无法理解的决定——申请提前退役。
没有更好的职位,没有更高的薪水,驱动他放弃这一切的,仅仅是一封来自中国的邀请函。
这封信,将他与一个他只在5岁时见过一面的亲人联系了起来。
这位亲人,就是他的祖父——中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刘少奇。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阿列克谢的人生轨迹,也揭开了一段跨越三个国家、历经三代人、在时代洪流中浮沉跌宕的家族传奇。
![]()
跨越半个世纪的身份回归
在莫斯科长大的阿列克谢,小名阿廖沙,他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刘允斌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1957年,身为核物理学家的刘允斌响应祖国号召,告别了苏联的妻子玛拉和年仅2岁的阿列克谢,毅然回国投身原子能事业。
![]()
这一别,竟是永别。
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急转直下,为了保护孩子,母亲玛拉让阿列克谢随了自己的姓氏,隐瞒了他的中国血统。
从此,阿列克谢成了一个纯粹的俄罗斯人。
![]()
他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努力,考入顶尖的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进入军队,在高度涉密的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一步步成为航天领域的专家,被誉为“为天空而生的人”。
他的生活轨迹,本该是在俄罗斯的星辰大海里继续闪耀。
转折发生在1987年。
![]()
他的姑姑刘爱琴通过多方辗转,终于在莫斯科找到了他们。
也正是在那时,42岁的阿列克谢才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父亲刘允斌早在20年前的1967年就已经去世。
真正的抉择时刻在1998年到来。
![]()
为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中方通过王光美女士正式向阿列克谢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回国参加纪念活动。
然而,由于他的工作涉及国家高级机密,俄罗斯有关部门当即拒绝了他的出境申请。
这个“拒绝”反而让阿列克谢下定了决心。
![]()
他意识到,只要军籍和涉密身份还在,他就永远无法踏上父亲的故土。
于是,他毅然提交了提前退役的申请。
这个决定意味着放弃他奋斗了半生的事业、地位和优厚的待遇。
退役后,根据规定,他必须再经过5年的“脱密期”才能出境。
这5年,阿列克谢没有虚度。
![]()
他开始疯狂学习中文,和妻子冬妮娅一起研究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2003年4月,脱密期一结束,阿列克谢带着妻子,揣着那张他珍藏了40多年、与祖父刘少奇唯一的合影,走进了中国驻俄大使馆。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成了他最有效的“身份证明”,签证官当即为他亮了绿灯。
![]()
当飞机降落在北京,他见到了年迈的奶奶王光美。
姑姑刘爱琴为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刘维宁。
“维”是家族的辈分,“宁”则取自湖南宁乡,代表着他的根。
从这一刻起,俄罗斯航天中校阿列克谢·费多托夫,正式成为了中国人刘维宁。
他的身份回归之路,走了整整48年。
![]()
三代人的报国路
刘维宁的回归,续写了刘氏家族三代人为国贡献的篇章,但每一代的“报国”方式,都深刻地烙印着时代的变迁。
第一代,祖父刘少奇,作为开国元勋,他那一代人的使命是缔造一个新中国,他们的贡献是奠定国家基石的政治伟业。
![]()
第二代,父亲刘允斌,则是科学报国的典范。
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放弃了在苏联的优越生活和家庭,响应父亲信中的那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戈壁荒滩上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奉献了生命。
![]()
他那一代人的报国,是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主导的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到了刘维宁这一代,中国的国情与世界格局已截然不同。
他没有选择进入体制内的科研院所,而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报国路”。
他将自己在俄罗斯航天领域积累的顶尖技术、人脉资源,转化为了中俄两国交流的“催化剂”。
![]()
刘维宁在为国内某航空单位提供咨询时,敏锐地指出一个喷管的设计角度可以从常规优化到15度。
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动,经过验证,能让火箭推力稳定提升5%。
这个建议被直接采纳,并应用到了新型号的研发中。
这展现了他作为“外脑”的直接技术价值。
而他更大的贡献,在于搭建桥梁。
![]()
2010年,刘维宁在莫斯科注册成立了“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并担任联席主席。
截至2025年,这个联合会已经吸纳了包括海南航空、三一重工在内的超过400家重量级企业会员,每年在中俄两国举办上百场经贸交流活动,直接促成了数十个大型合作项目的落地。
他自己也在广州珠江新城开设了贸易公司,第一笔生意就是为中俄航天项目牵线搭桥,引进高科技航天合金材料。
![]()
对比三代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脉络:刘少奇的贡献是“建国”,刘允斌的贡献是“强国”,而刘维宁的贡献则是“融国”——将中国更深地融入全球化的技术与商业浪潮中。
他的报国方式,不再是戈壁滩上的隐姓埋名,而是在全球化的商业舞台上,为中国的产业链升级和国际合作穿针引线。
![]()
这既是个人选择,更是时代赋予他的新使命。
如今,刘维宁已获得“中国绿卡”并定居广州超过18年。
他每天从番禺的家通勤到珠江新城的办公室,闲暇时会和妻子去爬白云山,像个地道的广州人一样生活。
![]()
他的儿子也继承了航天基因,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现在是父亲在俄罗斯的业务代表。
孙女在广州出生,这个历经风雨的家族,终于在中国实现了三代同堂。
刘维宁的办公室里,始终挂着祖父刘少奇的画像。
![]()
他曾说:“我的血管里流着伏尔加河的水,但心脏跳动的节奏,永远和长江黄河同步。”
参考资料:
刘维宁—百度百科词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